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共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引导学生正确观察
(一)按顺序观察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方式是找到一个观察点,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从上到下,或者从远到近的方式进行观察。这种方式一般试用于风景的观察等。也可以采用按时间观察的方式进行,事物的变化都是随着时间来进行的,如果对某项事物需要进行长时间试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汤芹的观察,通常会采用时间观察法来进行。例如小学生实验观察等。按内容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景物之后再观察人,或者从整体到局部等。教师要注意在什么的情况下来进行适当的观察法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观察。
(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事物本身都有着其各自的特点,也是区别各种不同事物的主要依据。在进行观察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所观察事物的重点,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身特点,才能进行更加透彻的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分清主次,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观察,更应将事物分割为几个部分,进行每个细微部分的仔细观察,这样才能找到事物的重点所在。小学生普遍观察事物比较少,他们对事物往往只是看,并不是观察,当进行写作描述时学生就会变得哑口无言,无法进行正确的描述。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利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到事物的形态和特征,一直到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观察为止。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小学生本身就乐于想象,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找到一定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也说明了在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让思维能够得到突破,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有局限性,对事物还能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在生活中找写作素材
在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观察的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在生活中找到合适的素材,方便日后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者利用其它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取春游等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观察中。此外,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多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从平凡中找到亮点,发现不同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观察与课堂结合的能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将观察与课堂学习进行结合,产生的效果将更加明显。例如:朱自清的《绿》一节课中,一般教师从其描写的方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总结文章的特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就能感受到作者当时所见的场景。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仔细观察,充分的理解作者所看和所想,从根本上提高写作的能力。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良好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力如果不经常锻炼,那么也总将会废弃,反之,如果不断的运用这种能力,那么能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在观察中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利用知识的能力也将得到增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此外,还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来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日后的写作中,也就能够写出更加丰富的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五、结语
在小学时代,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如果能够将观察与小学的写作结合起来,那么,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思维能力上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学会了如何观察,才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提高对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课堂中,只要有机会,就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日后的写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加关键,学生只有在对语文产生热情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汲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教学的方法应该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适合学生能力的,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意义;策略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作为主导者,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听和看,这种教学方法让书本上的内容变得更加的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或者是类似的生活经历才能进行深刻的理解,学生往往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教学的意义
创设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利用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教材的趣味,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情境,通过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从而领悟到情境中展现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容易的就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会更加容易理解。情境教学不仅将语文的抽象知识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以及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2.1创设真实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内容都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当讲解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文章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在贴近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更加容易的理解文章以及各个知识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并且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生生与师生互相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教学情境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2.2让学生亲自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体验式情境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中都有各种人物和动物等,并且,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主观意识上愿意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运用角色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法展开语文教学。详细地讲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扮演文章当中的不同角色,在学生互相配合下展开课文的阅读和表演相应的情节故事等,最后让学生表达出自身参与到其中后的情感体会以及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角色体验式再现情境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和体会到,从而帮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文章内涵和相关知识。
2.3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打造真实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在教育教学领获得普遍运用,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及时引入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切实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在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就应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和优势,打造生动形象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课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说这样一段课堂导语: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知道桂林景色到底有多美么?这时,教师就可使用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和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桂林山水真实的美丽景色,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强烈的刺激,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和朗读课文,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语文教学也更加优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梁端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7):92
[2]陶珊梅.浅析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xx(1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实践的过程中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和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尤其适宜于处于特殊年龄段的小学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在实践中有效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一、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利于小学生学习。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对知识的接受方式,更多的需要通过视觉去看,在大脑中形成事物或者知识的直观形象,然后才能接受学习,进入知识的理解运用过程。也就是说,小学生对知识的主要学习手段是通过感性思考来进行,然后才能进入理性思考阶段。这就要求给他们提供的知识应当具有可以被感知的特性,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成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信息,静态图像信息转变为声音、视频、图像等动态的易于感知的信息,使教学中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以直观的形象化的信息模式传递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堂上专注程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兴趣是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课堂的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受其生理影响,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专注的程度较为困难。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在学习个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能保持10~15分钟,高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专注的时间也在15~20分钟左右,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而言,这个时间长度是不够的。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对简单枯燥的语言文字信息转变为多姿多彩的,富于吸引力的动态信息,就可以极大地增强知识的趣味性,配合教师有效的引导,激发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使他们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
3.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堂范围得到有效的延伸。“授之以鱼”,是为了“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在于教会学生所有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础知识进行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习方法的初步阶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发展到主动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可以逐步培养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而多媒体在空间上的广阔范围,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获取需要的知识,使语文知识的学习跳出课堂的局限性,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得到延伸。
二、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课堂上引入新的知识的便利程度不够。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通过粉笔和黑板的'“白加黑”模式,主要运用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教学。这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那就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黑板具备即时书写能力。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需要临时添加的内容,黑板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即时书写功能,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即时书写功能上尚有所欠缺,交互式电子白板尚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个欠缺之处。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模式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的功能的同时,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教学课件的制作出现模式化的趋向,在教学的灵活性上变得呆板,使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承载者和语言运用者,不能充分表现出语言的魅力,这就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上的“照本宣科”。无形中削弱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无疑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但是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教师对语言魅力的表现和课堂互动交流的重要性,会给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狄宪忠.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
[2]黄曙光,郑彩娟.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谈[J].学周刊,20xx,(1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论文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义、实施策略及其注意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提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进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我们班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在电视里、互联网上相关材料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五’跨越”、“‘神六’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航天知识、研究广袤宇宙的兴趣。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2)从课文中设定研究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研究课题的设定上。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对此,笔者的研究与实践是:
①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
鉴于对研究课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研究课题是师生纵横捭阖,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自然应当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是设定课题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学生质疑提练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如研读《小珊迪》,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你有哪些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吗?学生提了不少,如:
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
如果小珊迪不急于还钱,他就不会死,难道他不需要钱吗?
“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疑问都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便自然提升出研读的课题是:“小珊迪是一个( )的人?”学生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将信用”、“不贪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③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读题后,教师问学生:“读题后,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读懂课文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b.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c.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老师就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体现课文重点的问题来研读全文。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④从课后习题里带出研究课题
教材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研究课题,常有较高的效能。如研读古诗《别董大》,课后习题要求说出诗中所写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剧本,并当导演,把剧本排演成一个短剧。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诗人高适写《别董大》的背景,研究了当时诗人和琴师董庭兰(董大)的内心活动,再通过写、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⑤在趣味活动中引出研究课题
研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教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是:“我们已初步读懂了《鲸》这篇课文,大家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要请大家来扮演鲸,向人类介绍自己家族的特点。要介绍好自己家族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鲸的资料。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内容。
⑥在插图赏析中推出研究课题
语文教材一般有三大系统组成,即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习题系统。图像系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不仅有助于学生解读课文,更有益于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的生活图景互相映照、相得益彰。因此,从课文插图去推出研究课题会别有一番意趣。如《鸬鹚》这篇课文,插图是一幅静态的图画:夕阳、平静的湖面、垂柳、无垠的稻田、小船,船上的鸬鹚像列队的士兵,渔人在悠然地吸着烟。在深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认真欣赏这幅插图,并推出了研读专题:“这幅插图表现的是什么情境,画出了课文中的哪些描述?如果捕鱼开始,画面又会有哪些变化?从课文中找根据,谈体会。”课外又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收集资料,以《鸬鹚》为课题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由于学生对这一课题充满兴趣,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孩子们又根据小组的兴趣,把主课题细化为许多子题目,如鸬鹚的种类、鸬鹚的外形、鸬鹚的生活习性、鸬鹚捕鱼的特点……
在课文中寻找研究课题,其实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2、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开发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其密切的认知关系,教师要丢弃“解惑”职能,保持“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态势,保持一种认可与耐心的氛围,等待学生去自主地研究发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首先,应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收集的方法。如在《鲸》一课的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们通过相互沟通明白自己不仅能够从书店、图书馆、网上搜寻相关材料,更可以去采访自然教师或其他人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料。其次,在对有关材料进行筛选的同时,组织学生先就选择的材料进行广泛的阅读与深入的讨论,再结合课题实际确定子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当然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应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研究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的情况,这时指导教师可边教边导。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注意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对课题的研究深度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定向引导,通过“导”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研究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当然,教师更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使小学生在科研启蒙阶段养成严格要求的习惯,从而形成小学生良好的研究素质。
3、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整体力量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特长,又依赖组内每一成员的协作学习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整体力量协调起来。具体表现在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文章的写作,让擅长电脑的学生偏重于电脑的操作;让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工作量大的任务,让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简易操作的工作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的机会,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教师除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长的优化组合外,还应注意到组内学生的整体效应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伙伴及时沟通,良好配合,形成一个能创造横向交流、团体合作的氛围;教育学生在学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要学会谦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使学生体会到进退之间自有天地,体会到协作学习带来的个人力量无法企及的乐趣,高效高质地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四、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处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4、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
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6、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7、王升:《论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内容提要: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研究
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备课模式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备课,就不能是老师单方面的事,而应该有学生的参与。不论是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基于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是确定语文教学各项目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合作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备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以生为本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师生合作备课活动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项任务的前提。
经过探索,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合作;二是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三是教师与个别学生合作。但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受时空限制太大,仅可利用早读、自习课进行。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是比较省时、省事而有效的一种形式。教师与个别学生探究,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讨。同一次备课也可将几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备课的形式,一般请来4至6位同学参与,他们分别是班中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代表,同时他们也是班上不同心理发展特征的代表。以小学中段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首先是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读课文、学生词、概括课文、提问题、谈感想;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合作备课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兴奋点、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锤炼。比如,通过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时的问卷、访谈等方式,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准本单元或本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制定恰当的心育目标,使它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行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经过我校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心育目标研究,我们归纳出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定的总体因素是: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发展;二是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三是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四是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五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都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将心理教育内容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内容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关键。
在这些教材中,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内容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读书解决了这一问题后继续追问“中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还给库伯?说说你的`理由。”抓住“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这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不放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内容不明显,就需要拓展,教师应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时为了继续在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伟大的基础上,达到“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心育目标,我抓住文中描写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这一片段展开教学,由此及彼地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父亲苦苦挖了36小时仍不见儿子的踪影,此时的父亲最想对生死未卜的儿子说些什么?请你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几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快就能站在父亲的角度用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体悟出父亲的不容易、担心乃至伟大,达到了“体会父母之爱,感恩父母”的效果。
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三、以评促发展,推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1、遵循“全程”“全员”“激励”的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程全员激励原则。所谓“全程”是指所有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时间内全部实际操作过程,“全员”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操作中,在具体某一课堂上的渗透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时的准确地做出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实施渗透的全过程,使渗透获得不断的反思达到持续的增值,另外,还要时时处处对每一个学生注意加强激励,把激励面遍及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奔赴目标的源源不绝的动力,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从而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心育目标。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评价方式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自评与互评。通过互动式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式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生生、师生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课堂交流时我提醒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评说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推进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3、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同时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四、以活动为突破口,拓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拓宽了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把同学们平时不玩的玩具、看过的书本等带到教室来,让学生模拟交易市场进行以物换物的公平交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树立了学生变废为宝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学会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自我生存的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语文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的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智育、德育、美育和心育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4A- 0086-02
互动式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需要教师创设必要的条件来保障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扩大教学范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本互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验,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丰富其精神世界。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体验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用情感悟文本的境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阶段,他们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在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实现语文互动式教学,可借助投影仪播放音乐或是网络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情境下的生本有效互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这一节课时,一些学生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草原,对草原有着模糊的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让他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草原的魅力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配置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大草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疑问逐一解答,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效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现生生互动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相对较高,他们碰到新鲜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多媒体互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互动式的讨论和学习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向着新型化的方向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处于对新事物的认识阶段,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够全面,即使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对于文字涉及的相关画面难以想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围,增强了对文章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谁的本领大》时,教师首先找出太阳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播放台风等造成的自然灾害视频,让学生感受太阳能和风能的威力,并向学生提问:“在这些自然资源中谁的本领更大?”学生学习课文,围绕问题相互激烈地交流、探讨,结合视频资料及课文内容,争相运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形成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场面。最后,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和风能各自存在的优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互动交流,实现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学目的。
三、善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由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也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被动的倾听转化为主动接受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参与意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形成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效应。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展示的形式播放木兰从军的场面,重点引导学生观看木兰扛着长枪、穿着盔甲的画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思:“木兰为什么要从军?从军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释疑,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学生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交流对象,通过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交流。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境互动
课堂互动教学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手段。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还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在具体课堂语境中进行交流与沟通。所谓“生境互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某个群体的具体生境进行的讨论和交谈。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想象长江的奔流之势,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所见、所感和所思,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描绘的情景进行对比,体会诗句描述长江的磅礴气势和波涛汹涌的激流。教师接着创设游览长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游客,谈一谈观赏长江的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体验到了课文描绘的长江奔流的气势,感受到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生境互动要求教师从学生平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与课堂上的情境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意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又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日落》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多幅日落的场景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日落的美丽。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同场景中的日落情景,例如阴天、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日落奇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切的场景,从而实现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得到升华。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网络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对于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课文的主旨,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语文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尚不成熟。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精神。结合游戏精神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以游戏精神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结合我国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基础上,提出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精神与游戏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快乐、自由、有创造力的精神和品质,而游戏则是产生游戏精神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一个人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处于紧张的状态,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产生愉悦的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更多的潜能。
一、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则实现了统一。只要是游戏,就一定有规则的制约,我们虽然强调自由精神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产生的前提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情操的陶冶,在鼓励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更加支持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抑制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无法达成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加约束的课堂也无疑会降低教师教学的效率。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下,游戏精神提供了一个中和的办法,将自由与规则相统一,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游戏精神中的创造性能更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生成”。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又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创造出来。对于游戏,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对课堂进行修正和充实,游戏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游戏精神的表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内容有极强的预设性。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会更加符合考试大纲,但缺少对学生感受以及反馈的重视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也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进行学习,而不是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此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死板。最常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教师虽然会运用一些例如PPT等的课堂教学的媒介,但从整体来看,教学的方法仍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当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以测验分数作为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考量成绩的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且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语言也过于大众化,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下进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
三、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将游戏精神列入教学目标,对游戏精神中的自由开放意识、对规则的遵守、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愉悦的心情等基本要素,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中,从源头重视对于游戏精神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不应以“一劳永逸”的态度进行教案的设计。而应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推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用丰富多彩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时,不仅仅局限于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开展游戏。例如每节课堂可以将游戏作为课堂的“引子”或是“线索”,由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内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实现“做中学”。当然,游戏内容的设定既要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游戏的效率。
四、总结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个性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将自由开放、有创造力以及愉悦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又有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20xx(07)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郭华,杨钊.北京市小学生时间安排与生存状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xx(11)
[5]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02)
[6]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05)
[7]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xx(02)
[8]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流理念之一,这也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更多的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自主能力意义重大。
(1)利于形成积极的学生观。语文学科的设置的目的不仅是作为一门教会学生识文认字的工具,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它广泛的涵盖了思想道德、文化美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学生使其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等,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经验等,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一过程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依赖教师的合理引导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反应。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有利于学生个人主义色彩的进一步塑造和形成,因此教学环节应当充分尊重这一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1]。
(2)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学的功能决定了在众多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愿重大。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教学理念中强调自主学习,开展多样性的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运用等训练,使学生真正享受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能并举,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二、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心智发育等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以下的见解。
(1)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孩子来说,在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就要提到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同时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自主性较差以及厌烦学习的学生,多提问多表扬,设置小的任务例如课文分角色朗读、生僻字查找等让其完成,这些方式均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2]。小学时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索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推动器和催化剂,在学习中采用启发或设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发现,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和教学这一密不可分的环节中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在一篇课文讲解中,可以从词语识读、整体思想以及布局谋篇等环节来让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2)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对话过程,由于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弱化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把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设置一些课前小环节如“今日我来当老师”,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趣事、喜欢的小故事等等,带活课堂氛围。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场所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针对讲课的主题选取不同的场所教学,教学内容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以作文写作课程为例,若是恰好遇到下雪的天气,则可以适时布置学生写一篇描写雪景的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实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老师的描述会更加形象生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理解,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不能忘记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如设置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应注意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力求让活泼的带动安静的、好学的带动落后的,不仅可以互帮互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开展一些课堂活动,如分组绘制板报,让学生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自行讨论板报绘制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判断意识和应用能力。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起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自觉性意识等方面存在欠缺,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激励,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起到穿针引线的协调作用,避免学生由于分工不均等产生摩擦和矛盾等问题。总而言之,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时期的启蒙阶段,对未来学生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小学语文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等,对于其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有帮助。对于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回归教学的初衷,将学校真正的交回孩子的手中,让语文教学的作用真正的得以践行。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哈斯巴根,王发。探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教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实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低年语文教学;整合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彰显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使教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笔者不断尝试着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使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与学习,最大限度地达到感染学生,收到了实效。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浓厚
汉语拼音是帮助认识汉字的有效工具,直接决定整个人生阶段汉语的使用水平。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机械地去认、读、背,枯燥乏味,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如果在恰当的时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课堂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气氛,获得教学的实效。例如,在教学声母《j、q、x》这一课时,“j、q、x和ü相拼,ü的两点要去掉”这个拼音规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有些老师编了顺口溜:j、q、x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固然孩子能通过这个顺口溜记住j、q、x和ü相拼的拼音规则,但很不人性,有点残忍。于是笔者把顺口溜改成: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动画:在鲜花盛开的小路上,从远处走来了小ü,看见j、q、x三个小朋友,就很有礼貌地把头上的帽子(两个圆点)摘掉,然后和j、q、x快乐地手拉手玩耍起来,同时动画跳出ju、qu、xu三个音节。当时课堂上充满了惊讶声、赞叹声。再比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时,笔者利用课件制作一张动感情境图,这样动感情境图色彩鲜艳,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授课过程中,先出示整幅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经过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月亮。我接着问,是什么样的.月亮,生答圆圆的月亮。然后我进行课件操作,出现yuányuè并伴有鼓掌声音,学生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很快乐。通过色彩鲜明的动感画面,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再加上生动有趣的悦耳音效,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使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汉字学习更加形象直观
汉字教学包括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初学生字,独体字很多,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指导意象图,就很形象,对学生识字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教学“日”字的时候,笔者就用课件先出示书中“太”的图片,接着演示“日”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日”的字形,并理解了“日”就是“太阳”的意思。还有“水”“人”“月”等很多独体字都可以借助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这些汉字形象记忆,不但会牢牢地记住字形,还能理解字义,对将来词语的掌握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书写,堪称是一门艺术,然而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则是单调、艰苦的。他们自我观察汉字结构的能力很弱,更谈不上写工整、规范。笔画、笔顺写错误、写颠倒是常有的事,一堂课下来,写不了几个字,师生都为之苦恼,极大程度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创新写字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于是,笔者在教学汉字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认识相关笔画,接着给学生演示生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直观演示,学生很快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迅速记忆。最后,老师再通过板演,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生字字形的掌握。写字之后,把学生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观察,直观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写好字的愿望。
在低年级儿童汉字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识记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识字的能力。教学媒体成为学生感知和认知的工具,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很有实效。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让阅读教学生动活泼
阅读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今后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束缚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信息技术的结合,阅读教学明显生动起来,效果截然不同。例如,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笔者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一幅设计精美、生动形象的动画,配上效果逼真的声响,把学生轻松带入到动物王国中去,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吊足学生好奇心,学生强烈关注有哪些动物参加“万兽之王”的竞选。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这里信息技术手段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我安排了部分学生进行现场电脑操作,感受现场点击操作动画的愉悦之情,进入角色,深切了解猫头鹰、袋鼠、小猴的生活习惯,明白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的道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孩子们就在轻松愉快、活泼生动的教学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总之,我们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整合,通过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充分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
[2]蔡连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xx(47).
[3]唐俊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xx(9).
[4]吉经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26).
[5]程国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民风:科学教育,20xx(11).
[6]康燕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9).
[7]郑瀛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旬刊,20xx(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更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丰富的阅读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解语文阅读知识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时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则显得尤为关键[1]。
一、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如在识字、识句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客观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预习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进入课文的阅读当中。
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可以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逐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获得新的收获。充分做好小学生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畏困难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三册(下)关于古诗《咏柳》,会涉及部分难认的生字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先对古诗有一定的印象,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好阅读内容重点的选择。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所有课文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巧妙的涵盖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以及修辞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则应系统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课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有选择性地讲解给学生。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阅读理解与背诵,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阅读学习的压力,同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用丰富的排比句式描绘了桂林山水为何“甲天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山川美景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意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2]。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小学阶段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如果季节、天气允许,教师则可将阅读课堂移至室外,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与观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更能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四、分组阅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分组进行阅读课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掌握学生分组阅读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以及性格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势均力敌”。在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到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课程学习的讨论中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五、加强课后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教改不断强调为学生“减负”,意在使学生不会因课业压力过大,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不进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布置了,因为想要学生实现学科更好地学习,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是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的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傅惜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21):105—106。
[2]吴小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10):43—4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一、语文学习需要寻找方法
所谓寻找方法就是说,认识生字、词语或句子,学生不一定非要在课本上识记,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比如,有一次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时,有一个《语文园地》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自己认识的字或不认识的字,看哪位同学寻找的多,办理一个展示台。这个环节中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寻找第二天公布。到展示的那天时,让我目瞪口呆,有的学生既然从电视中认识了一百个没有教授的生字,而且他们还能把字能书写出来。可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还要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词语、句子、美好的文章甚至是美好的人生,那样我的学生才不会至于那么迷茫吧!1)语文学习不能有盲目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没有主见意识,上早读时,看到别人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明明这个会背也要跟着,从这点看,老师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并理解学习语文的含义。知道学习就是去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自己懂得的知识可以教给他人,并成为他人之师。2)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无论怎样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不管怎样的学习都必将运用于生活。我们看书、看报纸或看电视都是应用语文的文字来体会生活事与物,小朋友们是喜欢生活的,他们也是热爱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天赋不同,有的家长和老师善于发现,就能促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挥,走上成功之路;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不能发现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天赋不能得到合理发挥,从此,他们对生活产生了抱怨情绪,有的甚至痛恨生活。
二、语文学习需要选择性学习法
所谓选择性学习法就是从课本中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记或弄懂其表达的意义。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字母时,有的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把a、o、e、i、u、v这些字母烂熟于心了,还要学生不停地读或不停地写。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不认识甚至不会写的字母上,不是更好吗?所以说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去选择自己不认识的字母、字或词句加以认知或熟记。有一长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主人翁李小龙说:“去掉没用的东西,留下有实用的东西”这就是他师父所说的剪枝蔓立主脑。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更为贴切。
三、语文学习需要收集学习法
所谓收集学习法就是让学生收集喜欢的知识资料或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学习用具或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故事,他们收集的故事有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想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说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用话剧和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满足内心的需求,这样有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有可能促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渴望和追求目标的决心。可见,收集学习法不仅能起到让学生积累知识的作用,还有可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1)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我就运用故事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熏陶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好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故事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称象》时,我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一遍,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讲完后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了。故事教学方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取到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乌鸦喝水》时,我就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引出课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乌鸦不仅聪明,还懂得感恩,从中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2)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我就运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①用表演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天生具有爱表现的能力。比如:叫他们唱一首歌,他们就唱个不停;叫他们跳个舞,他们也跳个不停。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取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两只小狮子》时,我要求学生在室外草坪上表演狮子哥哥的动作,并且分角色对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未尽,下课铃响了,还恋恋不舍地走进教室。②用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在学校都喜欢玩跳皮筋、打鼓传花,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时我就想到把游戏运用到教学上试一试。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时,我问:“你们喜欢跳皮筋吗?”同学们都说喜欢,这时我说:“好,我们就来玩跳皮筋的游戏吧,不过,跳皮筋不能唱你们的儿歌,要唱课本上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笑着点头表示赞同。一节课下来,同学玩的非常开心,课文也会背诵了。
3)用知识竞赛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强心——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运用知识比赛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比如:在一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只允许组代表举手。我对他们说:我是主持人,叫他们安静听题,并进行抢答,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很高涨,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基本上都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的观念,要做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综上所述,大自然馈赠了我们很多珍宝礼物,我们拥有一双洞察大自然物质的眼睛,一对聆听大自然声音的耳朵,一个喜欢思索的大脑,一双能劳动的手,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去寻找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去选择我们的学习目的,去收集我们需要的重要资料。为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到更加辉煌灿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重点,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1]。整个课堂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领读、背诵和默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毫无新意,更缺乏趣味性,因此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2]。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客体职能,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语文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产生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缺陷,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1.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3]。情境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应用各种元素进行课堂情境设计,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积极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课堂教学情境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保持身心放松,利用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秋天情境当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知道秋天的到来?”“秋天的色彩是什么?”等具有一定神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会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逐渐深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2.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对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神笔马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精彩的电影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马良的机智、勇敢等品格产生深刻认知。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详细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综合应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才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国安.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101+105.
[2]丁美玲.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xx,(05):116-117.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xx,(03):5-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论文摘要:小语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是一种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形式或教学类型。它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尤为突出。其基本操作模式结构为:
论文关键词:活动教学,模式,建构,实践
一、内涵和本质
小语活动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融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为一体;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勇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主体主动和谐的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一些内涵和本质:
①从观念层面出发,小学语文活动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即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活动在人特别是小学生的发展中的作用。
②从方法论来讲,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是一种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形式或教学类型,但它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③从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质的规定性上考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并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并不是任何活动都是有效的、主动的,(活动也有可能是被动的、受动的),一切活动应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应该是有目的、有结构的组织活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④从活动的形式上来考察,不能只单纯追求那种外显的、操作性的活动,还应追求内隐的活动,衡量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思维参与。
⑤从活动的内容上来考察,应该借鉴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选择那些对人类认识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点来经历重演活动,再现活动过程,再现认识能力。活动教学不仅是习得知识,更要通过习得的过程将已有知识转化为新的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板块,实现知识生成。
二、作用和优势
(一)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在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1、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指出了其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一般分为言语心智能力和言语应用能力。言语心智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通过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中有表象的储备、记忆和联想,也有概括和识别。形象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表象运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强调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其目的就在于加强表象的储备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语文能力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从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律来看,它更需要逻辑思维。而言语应用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在师生、生生共同创设的语文课堂情境中训练、交流、发展。
2、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品行素质发展
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性质决定了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小语教学不能停留在认知教学的水平上,同时还要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最终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中外文学作品,都是很好的精神食粮,这是语文教学能够全面塑造人格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内心原已积淀下来的真善美的知识和情感,自觉地汲取这些精神营养,引导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意志力等,实现心理和精神价值的和谐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3、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教材实际设计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目标在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如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训练目标,通过语文学科活动或学科渗透进行达标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生活之中。
(二)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优势
小语活动教学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个体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弘扬主体性。发展个性,一是个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二是个性言语品质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尚不发达,往往是创造性思维和谬误联结在一起。我们应该抓住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发展学生个性,应该从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几个因素上着力培养。那种只按一种思路,一个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教学,不属于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之列,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就要突破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甚至逆向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还很重视学生个性言语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言语个性得到相应的发展,或以描述具体生动为特征,或以论辩的深刻见长,或以口语交际为荣,或以书写优美而备受赞扬。总之,使每个学生在言语个性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上的努力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小学生谈不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后为满堂问),学生围绕老师转,他们充其量是个配角;课后围着作业转,回家围着家长和复习资料转,他们充其量是个知识的容器。语文学习很强调个人的感性活动,提高课堂领悟,不是靠一讲一练就能完成的。因而要解放学生,课上以学生大量、高效的听说读写来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创设人际交往环境,大力开放语文空间,把小语活动教学纳入“语言——交往——人的发展”的轨道上来,真正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三、基本模式
小语活动教学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和个别性。其基本模式结构图为:
教师组织主导过程:启发诱导→组织活动→鼓励点拨→拓展升华
↓↑↓↓↓↓
学生主体参与过程:生疑→尝试→探究→创造
1、生疑
在上课开始3至5分钟,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音乐、画面、声响、故事、谜语等),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强烈的求知氛围中,再提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情感参与,并稳定于整堂课的教学中,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尝试
在教师组织下,采用个别、小组等形式,学生自已尝试着完成某项学习活动,实现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有目的地加入几个小组或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解决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探究
在尝试的基础上,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问题,或汇报自己或小组在学习中的收获和解疑,请求老师或本组同伴的帮助。这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质疑、解答,更多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问互答,师生共同评议。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已独到的见解,激起求异思维的火花。
4、创造
学习的目的,不能纯粹满足于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熟练运用的本领。在探究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深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词语接龙、童话剧创作、古诗吟唱、想象描绘、广泛阅读等,让学生进入一种课虽止而意未尽、情未断的境地,让更多的“顿悟”和“灵感”涌来。
四、实践尝试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它更高的价值体现在实践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通过学习活动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采用三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
针对现有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产生的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真正动口动手的机会少、课堂上同学间的交互作用发挥不足等弊端,我试验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个别辅导三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学业水平、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的差异分为8至9个小组,每组4至5人,课桌椅按“T”形排列。小组在组际间是同质的,而组内成员是异质的。因而它们不是由简单个体所聚集的群体,而是既有差异又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只有集体目标达到时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集体目标的达到又与个体目标的达成息息相关。所以这样的小组要寻求一个既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同时又利于集体获得成功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联系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的中间环节,使教学不仅克服了班级授课制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都“一刀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率。小组之间的竞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及友善的激励性竞争,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时给每个人提供了公平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在参与中学生的自主权利得到应有保证,兴趣爱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
(二)教学中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学习成绩不算很好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生龙活虎,玩游戏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也就是说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起来并不费劲儿,作为老师就应该从中得到启发:是学生爱玩的,那么教学中为什么不可以引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呢?于是在课堂上有了填字比赛、成语接龙、续编故事等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更好、更快、更主动地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演课本剧是比较好的一种形式。以往巩固学习效果,调节课堂气氛,我所设计的课本剧与之有很大不同,比如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始自编课本剧,然后在组内表演,再推选代表上台表演。针对学生表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上台就摘铃铛,没有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摘铃铛时忘记捂耳朵;把铃铛摘下来拿起了等等,再引导大家深入地学习文章,体会当事人既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又自欺欺人地想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就不会被发现的蠢人想法;摘铃铛时的动作、表情;铃响以后被抓住仍莫名其妙的神态。再让他们合作去排练、去演,让演得成功的同学谈谈为什么这样演,从而揭示寓意。通过演课本剧,不仅可以以演代讲,而且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自读自演中自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调动主动性、积极性。
2、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小语课文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他们掌握实在有点为其所难,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的方法来解决。《捞铁牛》中怀丙和尚为捞铁牛是怎样准备的、怎样捞的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几个人一组做一次小小的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他们学得快、记得牢,成果显著,比老师在前面讲或演示一下效果要好得多。
3、在情境体验中学习
情境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身临其境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习内驱动,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感情。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海底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妙景象,先用一段优美的描述语引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我到海底游览,在电子合成的微弱的鱼的窃窃私语中,学生不仅看到、听到海底的奇妙景象,而且全员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过程中,在仿真情境中激发了兴趣,学到了知识,获得了体验,陶治了情趣。
4、在睿智对话中学习
现代阅读追求心灵参与、高位高质的睿智对话,在高质量、高品质的思想交锋中,师已不是师,生也不再为生,师生完全忘却了自我,知识获得、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皆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增值,师生心灵之花美丽绽放,而主体生命的发展,是那样的自由、充分、和谐,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课堂上围绕“信赖”引领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就创造出了美好和谐的境界: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用心的去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玩着珍珠鸟的所玩,想着珍珠鸟的所想,那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呀!
(一只只可爱的“小珍珠鸟”立刻捧起课本,饶有兴致地读起书来。从他们的表情便可以看出,在每一只“小珍珠鸟”的心里,一定都有着那份独特的新奇、喜悦与激动。他们渴望这样的阅读方式,他们渴望经历这样的阅读体验。)
师:我想请三只可爱的小珍珠鸟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谁愿意?
(将这一自然段按照“起先——渐渐——后来”的提示分成三个部分,请三位“小珍珠鸟”来读,他们情绪空前高涨,情感空前强烈。读后,我便随即与他们三位展开对话。)
【对话1】师:小珍珠鸟,你好!我就是冯骥才,我注意到了你的三个“一会儿”了,非常想知道你为什么做这几个动作,你到底在想什么?
“小珍珠鸟”1:哦,是这样的,我想到你的桌上玩,但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所以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试探试探你呀!
师:好一只机灵可爱的小珍珠鸟!
【对话2】师:你经过试探,得到什么信息?
“小珍珠鸟”2:你还是蛮有友好的,我喜欢你!
师:你很想喝我杯子里的茶,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来喝呢?为何还要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2:我可不傻,我对你还没有完全放心呢,所以还要试探和考验你!
师:的确如此,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对话3】师:你刚开始离我那么远,现在你离我这么近,我抚摸你的绒毛,你怎么也不怕呀?
“小珍珠鸟”3:经过这几次的试探与考验,我发现你很喜欢我,一点都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所以我完全放心了,完全信任你了,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好朋友了!
师:告诉你吧,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你,信任你。真没想到,用我的信任能够赢得你对我的信任!信赖,不就能——(生齐读中心句“创造美好的境界吗?”)
(三)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学生思维中最积极的因子莫过于有“疑”,无“疑”不“活”,无“疑”不“彩”。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强化感悟。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中,我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帮吴王写圣旨、帮少年起名字、与少年直面对话),巧妙地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引领学生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阅读期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活动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
语文活动教学中应客观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对学生的评价也根据其不同的基础施以不同的评价。
4、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语文活动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体现主体意识的积极心态。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自我展示的机会。
5、教师在活动中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
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中,“生产”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活动就是学生过程的展现,智力操作的外化,教师要以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教会学生用动手来学会动脑,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中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陆华山,男,31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两次获得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近三年来,在《中国德育》《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月刊》《江苏教育》《山西教育》《江苏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余篇,创建了“三点一路,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开放、互动、常态、高效。多次应邀开课,做讲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一、“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1.教和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师不教,甚至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少教多学的基本理念,它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2.少教多学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少教多学的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健康科学的成长。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少教多学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这一愿望,让学生在他们这一特殊年龄段健康成长。
3.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时间宝贵,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授课占据的时间比较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教师讲解内容的时间肯定就少了。因此,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时间上,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握好时间,做到精讲精练,把时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当学生时间有保证的时候,少教多学才有意义,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研究发现、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为以后学生自学做好铺垫。
4.以学生为本。少教多学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当成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让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二、“少教多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工作要认真对待。在上语文课之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教师一定要先把握好课标,对语文教材熟烂于胸,进而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另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了解清楚之后,备课时就把那些学生会的,或者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省略不讲,对那些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内容,重点讲解,尽量做到教师少讲。
2.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练兵的场所,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战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怕学生犯错,甚至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学。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3.既要保证自学的时间,也要给予充分的空间。学生要想自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最多的肯定。教师尽量简化课本内容,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对学生的讲解也要尽量言简意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展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4.精选习题,让学生体验成功。课堂练习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更是学生对知识的一个加深过程,有助于学生构架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课上要少讲,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当学生做完习题时,将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要重点选题,开展训练,总结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5.布置适当作业,科学评价学生。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不能给学生留过多作业,或重复无效的习题,更不能让学生去钻研超纲难题。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认真对待学生作业,给学生的评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希望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促进素质教育大步发展,使素质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