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5 10:30:1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计划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课文划分层次。

  1、校准字音字义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试读,如有错音老师在纠正。

  陆蠡(lǐ)

  涸(hé)辙(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三)分析课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找同学来讲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做出品评。在指出以下三个句子,老师与同学一同赏析。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时听音频)

  “焦”清晰地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祖国摆脱日寇铁蹄重获光明的急切内心。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借比喻表达了对绿色的喜爱,喻体爱、幸福、猗郁的岁月,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比喻成“囚人”。我释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提问:为什么要将“绿色”比作囚人?题目为什么叫《囚绿记》?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压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选定“囚绿”为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囚绿”写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联系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译家,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关于抗日的书籍。他当时未在场,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写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综合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进行明确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代表着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3、“绿”被囚前后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绿”有什么性格特点?又象征着什 么?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执——坚强不屈

  (3)向阳——光明自由

  实写“物”,虚写“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义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五)课堂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或事物。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脱俗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是《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寻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在努力开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欲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八)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留念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祝福

  思绿 (14) 索 怀念期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构想】

  本次作文题目为“意外”,就是要同学们留心去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用笔去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在生活中的关注与思考,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写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写了这么久,学生有没有进步呢?他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出不同的自我感悟吗?从现在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发人深省的一件事》能够做到流畅地去表达和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到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的也是少之又少。

  “意外”这是一个极易引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和思考的题目,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在的学生生活中交织着幸福、快乐、惊喜、意外、黯然、伤心……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的多彩:这次作文需要我们拿起笔来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写出从这次意外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完成了写作训练。

  不过在写作的题材的广泛性上,教师可适时地做一些引导,当学生思维过于局限之时,教师可补充一些思路。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让他们做到有米可炊。

  至于怎么写,教师可根据班上同学的具体程度选择训练重点:或如何处理详略、或如何叙述一件事,如何突出意外,我这篇文章能不能让读者感到意外、以及该如何选择新颖的写作形式。重要的是,本次训练只解决一个问题,切口要小,目的要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准确、生动的资料。

  2.用生活中的细节去突出意外。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语言导入渲染气氛

  (往常一向穿着朴素、自然的老师今天竟穿了一身色彩鲜艳、样式前卫的时装来到学校,同学们发出小声的惊叫,对老师也投来惊讶的眼神……)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命运交响曲,有人说生活是爱迪生在重重挫折中那屹立不倒的勇气和决心,而我则认为生活是雨后那由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交织成的七色彩虹,那七种灿烂的颜色则是象征着生活中的热情、不屈、黯然、活力、失落和意外,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意外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意外,生活会缺少色彩。一次经过努力后的.意外成功,可以让你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存在”;一次意外的中国射击的金牌,可以让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次意外的落水,让我们与金牌擦肩而过,它让我知道“在事情还没有结束时,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个奇妙的“意外”呢?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意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境遇你有过吗?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谈一谈……

  生l:我一直认为当今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人是早已濒临灭绝的,那次我的钱包掉了,里面有我妈妈的银行存折和一些现金,本以为是不可能再找回的,后来竟有人按照钱包里的地址找到我,并将钱包还给我,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很意外,并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拾金不昧的人。

  生2:众所周知周杰伦、S.H.E都支持,但在祖国大陆,仍有许多人支持他们、喜欢他们,这让我很意外。

  生3:我的体育成绩一向不好,每次体育考试,我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为此我感到非常自卑。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跑步,终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23名的好成绩,这次意外的进步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师:大家所说的意外。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在去年暑假里,同学都在关注奥运的盛况,那么在奥运期间,有没有让你激动的意外呢,谈一谈?

  (当学生的思维过于局限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

  生4:当我国110米跨栏选手刘翔在这项一直由外国人保持着冠军记录的运动中,“意外”地夺得了冠军,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节

  师:我来说说我的意外吧!

  (教师讲述当年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配上轻音乐。)

  当年,老师的父亲与母亲生活原本幸福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琶行》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二、整体感知

  1、 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 恬(tián) 谪(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间(jiān)关 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

  1、请学生朗读小序。

  2、请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3、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四、赏析诗歌第1段。

  1、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五、作业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羞涩",你以为如何?

  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5、反复诵读这24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

  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

  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凝炼而含义广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诗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写琵琶的声音?

  明确:比喻琵琶声

  明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

  细轻委婉

  强音收束

  暗喻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轻脆圆润

  宛转流利

  阻塞不畅

  低沉停滞

  突然爆发

  激越雄壮

  8、请学生归纳乐声旋律的变化情况。

  明确: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6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

  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难点:

  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经历了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三)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但最好直呼。“遮”是翘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醒、钩、缝

  上下结构:箭、筐、吊

  左中右结构:绑

  半包围结构:遮

  “缝”字笔画较多,注意避让右边。

  三、练习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字音、字形)

  醒、钩、缝 、箭、筐、吊、绑、遮

  四、总结

  本文的生字比较多,希望同学们牢固掌握。文章内容方面,要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 住作者的写作思路,会复述。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板书设计:

  小人国

  受到攻击

  受到礼遇 奇特经历

  协助退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读i u ü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iuü的音、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 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ü。(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

  (一)出示图1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讲: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

  教师范读i

  学生学读i  (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衣服中间的一条花边和边顶上的一枚扣子,形状与i相似。)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三)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二、学习字母u

  (一)出示图2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乌鸦的“乌”,学习u)讲:乌鸦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

  教师范读u

  学生学读u

  (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u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学生应答出,图上乌鸦的窝的样子与u相似。)讲:从字形上看u有些像喝水的杯子。

  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三)指导书写

  讲:u的笔顺是先写“”,再写“”,要写在中格。课中休息:方法同第一课。

  三、学习字母ü

  (一)出示图3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ü)

  讲: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

  教师范读ü。

  学生学读ü。 (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ü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ü。)

  教儿歌:ü像小鱼吹泡子。

  (三)指导书写

  讲: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ü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拼音卡片读字母(注意把六个单韵母穿插练习)  3.练习写字母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会了iuü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a o e的四声。

  一、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二、学习iuü的四声

  板书: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ü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ü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ü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

  衣服的“衣”(yī) 阿姨的“姨”(yí)  椅子的“椅”(yǐ) 容易的“易”(yì)

  乌鸦的“乌”(wū) 姓吴的“吴”(wú)  五个的“五”(wǔ) 耽误的“误”(wù)

  小鱼的“鱼”(yǘ) 下雨的“雨”(yǚ)

  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1.拿一声卡片的同学起立,分别读手中的卡片。

  2.拿二声卡片的起立,方法同上,以此类推。

  3.拿a卡片的起立按顺序读卡片。其它卡片同a。

  三、指导iuü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

语文教案 篇6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当然教学本课着力点还是应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画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今天我似乎做得还是不够,我希望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和我都还没有找到感觉!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

  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胶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以优美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北面临海的烟台一年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我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改新理念,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自主阅读促进自得

  我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自我选择:选择一个季节(一段)进行重点学习。伙伴的自由选择:选周围的几个同伴成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春日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探究某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高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词品句,以读促情。

  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我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这种让学生品词品句,以读促情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

  三、仿写指导,积累好词句。

  在学完了本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仿写指导训练,让学生用上课内积累的好词好句,把曾看到过的海上景观描绘下来。可以写一个季节,有写作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1-2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秋游》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