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6 08:40:14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汇总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小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开启学生们对于学习小学数学的一些兴趣。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利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悦学悦思悦纳,把数学教学构成三悦课堂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1前言

  我国已经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目前一些小学的数学老师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因此做出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就是利用生活实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一些定论,并且也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一种教学的方式。它是利用一些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从而启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一些兴趣来认识到学习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从小就树立起这种观点。

  2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生活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们真正的需求,因为学习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1]。然后再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情境应该被孩子们所熟知,并且是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在学生们的教学当中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一些教学需求。这一点也体现了平等这一观点,应该接纳包容各个阶层方面的孩子,来达到在教育方面求平衡的一个特点。老师们设置一些生活的情境,不光要注意到教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情境是否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同年龄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什么生活情境太过于简单。显然不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所适应的,就应该适当的提升难度,否则学生们就会丧失乐趣,不想再去学习数学,自认为数学是很简单的。如果老师设置的生活行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学生们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同时还会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起到消极的影响[2]。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不同的等级去设置,而且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教学的常规方法。例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在上课前,教师提问:“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动物园,有多少想去的同学?”。此时,学生会高兴地回答:“我想去!”教师借机说道:“但是呢,在去之前需要同学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即学校给的.钱是一定的,只能租赁2辆客车来接大家,一辆车最多能安置70位学生,现在有4个班的学生要一起去,一班33人,二班31人,三班35人,四班36人,怎么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方案,接着教师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入“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方式应该尽量的去设置一些健康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等一些生活的情景。教育应该与德育相结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感染心灵方面。应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学习数学的时候,自觉的去净化自己幼小的心灵,将这种善良的种子深深的埋在幼小的心灵当中。虽然有些人说这种对于学生们素质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提高成绩所追求的。素质道德这些教学之类偏文科的知识与数学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偏颇的。因为学生的德育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它是一项耗费精力时间非常长,并且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学生们一些良好的品质树立不应该仅仅依靠那些文科的教师,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数学属于理科,素质教育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比如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适当的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增添一些比较美好的词汇时[3]。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情景教学的优点

  它能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更易接受的一种方法,并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强大,如果让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利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更适合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历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初步的阶段,我们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去做出一些努力,将悦学悦纳悦思这三个方相结合,在教学的当中将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方法同小学生课堂的教育结合起来[4]。这样的话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共同进步。

  4结语

  利用一些生活情境式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条件与数学相结合。这种素质教育不仅仅可以开展专业课的素养,同时还对学生们精神方面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善良的品质方面可以建立良好向上的学风。给学生们进行展现。这种教育,使学生们不断的联系生活,而不是脱离课本,这样的话就有很大的实际的应用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助学生们提高一些生活技能方面。

  参考文献:

  [1]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xx,193(23):222.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6):125.

  [3]冯志强.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25):82.

  [4]曾碧珍.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上中旬,20xx(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工作。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想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深入探究如何发觉他们的思维潜能。

  一、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想学、乐学从而诱发首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决定他在学习上达到的高度。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就有了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要发掘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教“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我设计了“悬念”,把学生引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研究,接着讨论:怎样编商总是“3”,有什么诀窍?这样,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又激发学生获取成功的动机。

  这样教,教师“教”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合作研究。

  三、把握时机,发掘创新思维

  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程,主动探索、分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迪学生用语言概括出新概念,对建立起的新表象及组成的要素进行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进而进行内化,达到知识间的守恒。

  四、激活创新思维,让思维插上飞翔自由的翅膀

  1.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

  3.创设操作情境,以动启思。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数学课程中 “解决问题”教学,把解决问题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结合低段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二年级两步应用题时:创设了一个游乐场的场景,游乐项目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师生自然的交流,导入新知。让小朋友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二、引导主动探究 ,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想清楚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自己探究算法,老师适时指导。然后让学生检查自己试做的答案是否正确。反思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小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哪些新知。

  三、重视思维过程 ,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胜利街车站,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67-25+28=70(人)总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

  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的人数。

  生2:我的算式是67+28-25=70(人)也可以先加上上车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生3:28-25+67=70(人)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我问“谁来说说为什么上车人数要加上,下车人数要减去呢?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可以试着说说,多数同学是一片迷茫。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我通过演示,把教室比作公交车,让部分学生做演示,模拟上下车情景,让学生体会有人上车,车上人多变多,求现在车上有几人?可以这样想: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也可以这样想:也就是求原来车上的人数和上车的人数合起来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反之,有人下车,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减少,可以这样想: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也可以这样想:从原有人数中去掉下车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第三种方法,想到的学生很少,通过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算理,明白下车25人,上车28人,车上的人数增加了28-25=3(人)。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1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原则

  1.1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当从教学整体为着眼点,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先后联系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对多媒体数学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确保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性等优势来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协调发展原则

  无论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并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应用技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也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点表达的权利。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索的结合,并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1.3及时反馈原则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问题,而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教师有必要重视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发挥推动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收集反馈信息并重视发挥出这些反馈信息所具有的参考作用与依据作用,则教师能够对小学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控制,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2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具有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手法,同时也有利于重点的讲解与难点的突破,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出学习的过程是对客观世界做出认知并对主观世界进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得到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途径来讲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应当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参与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保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视听效果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工作的成效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与注意力,是检验教学导入是否具有良好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教学内容做出展现,能够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教学内容本质,并对抽象化的教学难点做出形象化的认知。如在《10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Flash动画,通过卡通人物来表示数字,从而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具有较高注意力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掌握。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即在对学生生活经验做出了解的基础上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创设故事情境并对这种生活原型和教学内容做出展现,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无论是利用动画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利用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导入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受到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感染,这要求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工作中对学生认知特点做出充分考虑,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来搭配画面与声音,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达。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标认为模仿与记忆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思考与动手实践,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率。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探究与解决,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引导学生找到探究起点,并使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探究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教师和同学开展共同讨论、互相合作以及评价,这有利于创设一种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但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此时,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具有了发挥自身作用以及价值的空间,首先,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能够让数学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突破时空的局限,并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可以具有更多开展理论应用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具有着重要意义。如在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知识以及计算机等工具来进行统计图的绘制,在对学生的实践成效做出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可见来展示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对这些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成效做出了解,并对规范的统计图绘制流程做出掌控。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合作学习内容收集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合作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能够有效的打破学生认知结构所具有的平衡,并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引导血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中展示合作学习的要求、任务以及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分工与交流;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学习活动的稳定性与有序性,教师不仅要重视参与到合作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及调控。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与讲解,并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呈现内容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创新的氛围,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养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遵循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以及及时反馈原则,并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来探索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以及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方法,从而确保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授“平行与垂直”中“平行”概念的时候,学生画出几组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观察图形“=”,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此时,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双方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展开对话。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特别指出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如果教师以此照搬文本教学,势必影响学生探究效果,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满半格能按半格算。其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这样的文本,很难让学生联想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不出现不满一格按半格算的提示语,而是改为问题:哪个同学能用好方法快速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逼着学生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而不满格的面积不一样,怎么办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图形中藏着秘密,最左上角的不满格移到最右上角的不满格的位置上,刚好拼成一个满格,这个发现就是移拼的转化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学生观察整个左边的不满格都可以与右边的不满格拼成满格,但拼成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难于快速算出面积。再次观察后发现,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左边的方块移到右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数方块就是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学生用所带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剪拼实践,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推导,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改变编者的意图,只是稍微改变文本的表述,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权威,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都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可见,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黄金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如果学生只知道黄金比这个词,那就误读了教材的知识功能,更谈不上数学美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家长,发现“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欣赏到蒙娜丽莎画像、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的黄金比例的艺术品,还发现巴特农神庙、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建筑作品都隐含着神奇的黄金比,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价值。但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维纳斯女神“黄金比”这样优美的身材,一般人的躯干与身高比都低于0.618这个数值,大约只有0.58——0.60左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让女人穿高跟鞋来改变比值,使得躯干与身高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的标准0.618,产生美的效果,从而人为地创造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数学美的充分挖掘。

  二、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作者:易增加 单位: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1合理组织,创设情境,有张有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直观教学自然引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识向学生的接收运用转化;二是由学生的接收向吸收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由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最终目的。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了思想活动,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使课堂教学高效利用,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特别是直观教学的引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学思想转变,提高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也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那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学习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讨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交流,使同学之间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误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中的提问,却不可无的放矢,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提问。教师要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靠现场“现炒现卖”,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掌握和应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5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需要选择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待征。大多教师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几乎每节必配有“小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但是这样做并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6结语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们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xx(2):79—8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32)。

  [4]陶琴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xx(11):259—260。

  [5]官爱芬。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xx(7):47—48。

  [6]顾丽丽。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生成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20xx(22)。

  [7]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xx。

  [8]王丽霞。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5):1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以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实施为切入点,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还缺乏实效性,因此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在学科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对教学的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对本课教学目标了如指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也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其着眼点一般是以数学知识的`掌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数学教学的实施也要以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学的方向,由于教学目标过于片面,缺乏全面性,教学实施的结果也必然缺乏实效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只关注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则很少关注,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欠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强调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强调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以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小学数学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有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施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以教学目标的确立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基点,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这一阶段学生做事情具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如果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相反如果这件事情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就会表现得不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情境缺乏吸引力,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缺乏研究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难以有效地激发起来,课堂教学的实施也就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以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也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也知道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要有一定的教学情境,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经常只是重视形式,而忽视教学情境的实效性,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情境,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发挥,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如,在现实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难以取得预期的情境创设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巧妙地引入一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极具应用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之间的彼此沟通与合作不够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倾向于单打独斗的方式,这样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习要在合作中进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间成员对所面临的数学问题进行共同交流与合作沟通,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在合作中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并且在合作中通过集体的研讨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面积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可以有效提升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筑基作用,而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教学效率偏低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一些高效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王光明.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教育学报,20xx(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梳理、查漏补缺、深化生成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在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下面仅从操作层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学内容系统化。

  无论是单元的复习课、学期的复习课,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点——线——面的分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纳,形成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复习中要突出抓重点,化解难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疑惑精心设计复习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等方法,不仅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达到填缺补差的作用。

  二、再现知识,形成网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逐渐遗忘,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复习课上老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和再现,再将知识整理、沟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我们把复习的大量准备时间放在课前,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前复习、整理情况、汇报和交流的场所。课前,我们先布置好复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收集整理,编织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构思和串联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把“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欣赏、评析。由于交流的是个人的“杰作”,就可能因人而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一次比较,就是一次复习,不同的比较,就有不同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对一些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点拨、疏通或重组,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知识。在交流知识要点的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共享”平时在学习中犯过的“错误”,这种活动的开展,对于自身又是一次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别人则又是一次提醒和复习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嘴讲出了自己学习中曾经的疑惑和困难,属个体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属普遍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原汁原味的交流,学生爱讲,学生爱听,远比由教师的苦口婆心效果好得多。

  教师还要巡回指导,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尽可能参与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问题的不同认识,指导学生搜集与问题有关的生发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关节点加以整理,仔细揣摩每个知识点的意义,通过表达交流,明确各有关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知识系统化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体系。

  三、综合练习,深化提升,注重练习的层次性。

  复习课中的练习,既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智力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设计好的数学复习课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一环。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中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既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我从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复习、合作交流。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复习,根据复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既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愉悦,又增强了复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来源并应用于现实生活,该学科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重点主要在基础理论知识与数学技能上,却严重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及其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不佳;此种情况下,学校与任课教师急需寻找和探索新型的教学策略,以丰富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基本生活经验及其重要性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丰富 基本生活经验 途径

  从本质上来讲,基本生活经验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重点强调的四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验证理论知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萌芽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丰富其基本生活经验,对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增强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依据教材内容,迁移基本生活经验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讲,其教材的编写主要从数与计算、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运用等多个维度出发,多呈现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特点;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教师需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其依据原始生活经验获取全新学习体验,实现基本生活经验的有效迁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讲解“22+9”的计算方法时,有些学生将9分为8+1,通过“22+8=30”,再加1,最终计算得出“31”;有些学生则将22分为21+1,通过“1+9=10”,再加21,得出“31”;此种数学计算方法为本学年上册所学的“凑十法”,计算简便,答案准确,不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材是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前后内容联系密切,相应地其前后数学活动经验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迁移基本生活经验,教学效果良好。

  二、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其基本生活经验

  与课堂知识学习不同,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内化主要在其课堂教学参与过程中生成,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同时,学生是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具有教学组织和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各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使其灵活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基本生活经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教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与三角形”等课堂知识时,可通过“图形伙伴”的方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情境,充分借助多种教具指导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以及“说一说”活动找出各种不同图形,并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描一描”、“印一印”,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其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从而获取新知识。通过此种调动学生感官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精神,增强其基本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转化与激活基本生活经验

  一般来讲,数学学科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二者相融相通,生活经验可转化为教学经验,完成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快速掌握教学知识。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需积极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转化或激活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实际生活经验,带领其在班级中开展“购物”实践教学活动,由不同的学生扮演购物活动中的各种角色,“消费者”可携带人民币,去往“商场”购物,通过解决“购物”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情境,为其提供实践操作与合作学习的平台,对帮助学生将知识经验生活化与数学化,生成新的生活经验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基本生活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需严格依据教材内容,迁移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并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以激活和增强其基本生活经验,促进经验内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婉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xx,(21):69-70.

  [2]许文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J].学苑教育.20xx,(19):56.

  [3]杨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20xx,(24):455.

  作者:蒋珍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传统的讲课授业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进程,在这样的条件下,有着更为新颖、丰富的教学特色的导学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利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逻辑思维

  数学总归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的,现代数学的教学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硬件条件,而且还更应该对数学教育的育人性予以重视,包括情感表达、态度树立、人格发展等方面。而社会和数学自身的进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个体的差异,在学生实践探索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和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上数学,就要要求教师对这种情感进行培养,同时还要更对数学有更加宏观的思考和认识。

  1.多管齐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引导教学的时候,可以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外物的协助,例如多媒体教学等新型的教学工具。小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音像资料等通过多媒体放映给学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使课程的讲解更加清晰明了、生动活泼。比如说在讲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型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动画技术手段,让画面中的物体活化,以此来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贪玩的性格特点,把知识点编成简单易上口的顺口溜,实现寓教于乐,让数学学习更加自然轻松。

  2.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公式,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在书本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是不存在的。自古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媒介,但教师授课的媒介绝不能仅限于课堂。比如说在学习几何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看有哪些符合几何学习的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行认知和亲身操作强化认识,同时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课堂互动,使学不只是学生的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人物,自然起着主导作用。不时地进行课堂间的互动对于抓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注意力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课堂互动绝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当老师、教学生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师生互换角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可以在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的同时,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和有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补充讲解,从而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完善。还可以设置一些双向提问环节,让学生学到更多。同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换个表达方式讲解,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学习能力。

  4.导学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原则

  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法时,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导与学相互融合的原则;第二,把思维训练做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第三,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道题就会一类题;第四,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要及时了解,以便能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第五、创造和谐、舒适、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时能更加轻松,也能更加容易掌握。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做的也不能仅限于听课,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也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强化师生情谊,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纠正学生在担任教师角色中所出现的不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授课勇气进行嘉奖和鼓励,告诉他们有时候态度和勇气远比对错与否来的有价值和意义。通过激励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可以增强数学这门学科对他们的吸引力,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

  小结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得知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导学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也应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调整其侧重。但是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是很有价值的和迫切的。但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难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过度的应用也有可能会因其学生的不适,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导学式教学法进行充分把握和理解,并做出适当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馨.试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06):179-180.

  [2]牟德鑫.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10):103.

  [3]牛爱玲.对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析[J].考试与评价,20xx(07):144.

  [4]李民.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与研究[J].学园,20xx(05):111+11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尝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面积。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活动这在教学改革中的首要话题,其地位不会因教学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课外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与探究空间,可以更完美地体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展开数学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熟悉的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真实,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计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在大量反复的题目训练中完成的。学习枯燥,任务繁重,并不能激起学生参与计算的主动性,这样自然会严重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富有竞争性的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智闯迷宫活动,迷宫中的重重关卡就是一道道计算题,只有准确计算才能到达下一关卡,错误的话就只能回到起点再重新开始。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小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学科。

  二、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这样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努力地寻找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与侧面来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活动有着更充足的时间与宽广的空间,可以打破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限制,引导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以在动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制作模型,三角板、可以滑动的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模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来制订一些精美的图形。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创造性于一体,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来展现个性,释放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三、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如学习了正负数,让学生利用这个知识点来帮助父母记录家庭各项收支,并计算出各种收入与支出所占的比例。这样在用知识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增强家庭情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四、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课外活动正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所难以完成的活动。课外活动不拘泥于某一个内容、某一种活动,其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活动更多样,这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以及素养的提高。课外活动是以数学学科为主,但并不局限于数学学科,而是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如让学生来写数学日记,表演数学小品等,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娱乐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德育等的提高与培养。可以说丰富的课外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界限,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总之,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思考性与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全面参与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系统电教设备、技术日趋完善,它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价值逐渐显现。对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媒体教学被有效地应用到数学课堂,不仅优化了课堂效率,而且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良好效果,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观察及听辨能力,对顺利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小学 数学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系统电教设备、技术日趋完善,它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价值逐渐显现。对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媒体教学被有效地应用到数学课堂,不仅优化了课堂效率,而且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良好效果,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观察及听辨能力,对顺利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深切感受到了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帮助,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通过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仅用从前的教学方法已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必须借助直观、形象、新颖的多媒体,通过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执教《年、月、日》这一节时,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谜语:“有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剰张皮” 。学生听了猜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思维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就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逐层参与到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圆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不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很难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也不容易引导学生去想象,教师就很难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演示先将圆分成20等分 并将其展开后数一下块数,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原来的圆就变成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由于块数没有减少,面积自然就想等,这样自然而然就把极限的思想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 ,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形象的学习中轻松地懂得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感受和认识,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活动。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要将课本上 的内容转化为引起美感的主要对象来源,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内容转化为优美的画面,美妙的旋律等让学生欣赏,并深化数学教学内涵,强化数学教学中的人格美、社会美、自然美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比如:在教《年、月、日》这节时,可以制作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不同季节的美。结合生活实际制作一些“超市购物”、“公园买票”等图片再配上录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环境美、行为美、语言美

  总之,电教化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开辟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渠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我们应该恰到好处地运用电化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课堂活动为开放式的教学,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提升学生各种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分层异步教学,是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注重他们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学.现就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含义进行阐述,分析该教学法的实施意义,提出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分层异步教学;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教学小学数学时,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缺少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一方,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分层异步教学含义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指的是根据相应标准,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划分,分成不同层次[1].划分结束后,成立学习小组,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层次不同,制订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案及指导方案.从表面看,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是一致的,但指导方式和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分层异步教学,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人,以学生个体差异及实际需求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和施教方式.

  二、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意义

  (一)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运用分层异步教学,需要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学习情况及发展情况.这样,能够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作为教师,需要明确一点,每个学生在性格、兴趣和爱好方面存在差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的需求.分层异步教学,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关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异步教学,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实施针对性教学,不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层异步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单向授课的弊端,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课上每一位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可以随时提问.该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的完美融合,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引导,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质疑,双方建立了合作式教学.同时,以小组方式展开讨论,培养了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层次划分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一步.划分学生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有利于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每一位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划分学生时,要把个性差异放在首位,之后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

  (二)教学目标分层每位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分层开展教学,这样,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接受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进度,还要保证每位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就学习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而言,应让其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设定下一学习目标[3].

  (三)分层设问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此方式,解决其他类型问题.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教师提出疑问,植树节学校组织小朋友们去种树,第一小组,每行种了11棵,一共中了7行,第二小组,每行7棵,一共中了11行,那么哪一个小组种的树多呢?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单独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把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通过分层设问,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四)分层练习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一般情况下,分层练习分为选择式练习、剥离式联系、并列式练习及递进式练习.

  (五)分层评价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以往评价方式往往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实施分层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考试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安排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以分层练习为基础,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教学小学数学时,教师要应用好分层异步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个体间的差异,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对其进行提问.无论是练习,还是评价,都要以分层为前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英花.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xx(5):90-91.

  [2]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20xx(4):100-101.

  [3]王微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技咨询,20xx,12(12):15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02-24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选(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