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0 09:49:4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9篇【集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9篇【集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1

  一、运用形式,有效教学的方法

  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智力水平不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合理安排问题难度。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对于性格沉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可以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观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充分鼓励,耐心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习困难,争取尽快进步。除了课堂提问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加强数学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时,可以播放和圆有关的幻灯片,像地球、月亮等球体,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玩具球等,结合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圆心等相关知识。

  二、养成习惯,有效教学的实质

  有效性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讲究课堂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及时提问。在课后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时候独立思考,巩固课堂的知识。在做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忽略了关键性的语句,不能领会题目的要义,造成解题错误。要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将题干、图形、文字综合思考,提炼关键语句,结合看、思、练,提升整体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对题干进行推敲,明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进行解题。例如在讲解小数的知识点时,学生容易在区分小数点的内容时产生懵懂的思想,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学和练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疑难点,用提问的方式加以确认,并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及时明白小数学习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鼓励创新,有效教学的升华

  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在基础学习之后进行创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交流经验,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然后进行思维发散,通过多种方法学习数学。数学讲究很好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困扰多数学生的难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性教学。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多种分割,分别计算各部分的面积,最后加和进行整体计算。不同的分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分散能力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补全,将图像扩大,然后减去补上的面积,最后计算得出图形面积。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进行有效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作用,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动手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性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实施创新性教学,使学生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发散思维和改革创新,实现高效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有效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学习的效率,值得推广。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2

  1、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营造创新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一定的音乐氛围能促使思维想象,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讲述《认识图形》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各种物体,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然后将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和课件对照,看哪位同学拼得好,学生轻松理解了知识,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1.2增加信息资源,扩大知识容量。多媒体技术集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网络于一体,快速提供和处理信息,扩大了知识容量。图形直观、动画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烁、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记忆和掌握数学概念。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产生的误区

  2.1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科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将电脑当做活动的黑板,将试题的结论演示到屏幕上,缺少揭示教学知识产生发现的过程,学生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缺失,学生记忆知识加强,理解知识丧失。

  2.2课件设计欠考虑,使用次数频繁。课件的制作不能离开教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定和教材整合,化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注重教材的研究,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界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次数、应用时机、应用时间。然而,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考虑设计,使用盲目,表面热热闹闹,不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教学和手段的脱节。

  2.3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新课程标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时,有的教师只强调课堂中练习的容量和密度大小而忽视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僵化的使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成了观看课件的观众,导致了师生角色“失位”。

  2.4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媒体技术以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同行肯定。然而,有的教师一节课至始至终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精美图片深深吸引,师生之间丧失了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极差。

  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3.1解决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小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课件的制作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课件的演示不能满堂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小学生在互动中探究知识。

  3.2解决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使用是有有限的。多媒体技术的手法灵活多样,一旦利用,就不可能进行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往,也就是说,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满足的,必须慎重选择。有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有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主的、有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的……教师必须区分清楚,明确目标,作出合理的取舍。

  3.3解决好多媒体技术与学生需要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不是灵丹妙药,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真正体现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的神奇魅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教师最擅长、表现最直观、实现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设计。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对于问题似懂非懂”时,利用媒体指出一条思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日益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教材的研究,与时俱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振兴尽绵薄之力。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3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孩子形成并保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帮助孩子拥有一双能发现数学美的眼睛是很重要的。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由浅入深地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展开一些讨论。最后,提出了几点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兴趣 数学美 审美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一提起欧拉、欧几里德、费马等著名的大数学家,人们往往在仰慕之余还有一丝敬畏,仿佛数学是阳春白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我也曾经对周围的成人进行过一个小调查:“你喜欢数学吗?”结果回答喜欢的人寥寥无几,问及原因,大多是觉得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下来,数学是越来越抽象、枯燥和乏味,慢慢地也就不喜欢甚至是有点害怕了。所幸的是我了解到我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还是喜欢数学的,我也很希望他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继续保有这种对数学的喜爱,长大后做一个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而对于如何培养并保持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教师更多关注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评价方式的赏识化等,而对于通过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不多。而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迷上数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渐拥有一双能发现数学美的眼睛,用这双眼睛去寻找、体会数学由外至内的美,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并引领自己步入数学的'瑰丽殿堂。

  二、概念界定

  美是指由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完美性、和谐性、最佳状态等审美属性所引起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数学美的内涵和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括符号美、数字美、简单美、构图美、格式美、对称美和统一美、静态美和动态美等这样外延,更包容了知识的严谨美、逻辑美和思想美等内涵。我们的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这些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更加浓厚和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实践

  数学的美就蕴藏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隐藏在看似繁多的各知识点的后面。我们的孩子也许最初还无法将数学和美联系在一起,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渗透,我发现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有这样的眼睛去发现数学的美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1、初次接触数学,就开始数学美的渗透教育

  一年级开始的时候,我成了1班的数学老师,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欣喜之余也有担忧,那就是我认识到,数学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对于刚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他们这种对数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还是发自一种天生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许随着年级的升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就会象很多人一样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我则由衷地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地保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怎么做呢?一方面,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上下功夫,如努力创设积极的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采用积极的、鼓励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我也在思考,要使学生长久地、真正地热爱数学,从小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教育,让他们能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从而由内而外地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做是很有用的。于是我就尝试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工作。

  一开始,学生对于数学的美是感受不到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在0-9的数字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字和其他的学科,如语言文字等进行比较,发现数字简单又可以表达很多很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数学所体现的一种数字美和简单美。又如我们在学习平面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时,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抽象成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而且通过动手操作还发现了很多的平面图形是可以对折的,这就是数学的图形美和对称美。再如小学数学的计算主要有横式和竖式两类,这些式子的书写都有一定的格式。为了使作业看起来更美观,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书写是美观的?”,讨论结果是普遍认为在列竖式的时候,横式写一行,竖式列在横式的下面并居中,做到左右对称、上下对齐,这样的格式显得大方、美观、整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数学的格式美。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4

  论文精简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要使信息技术能真整合于教学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特别是以中青年教师为培训主体,以其中的的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有针对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核心培训模式正在分阶段地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数学教学;学科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究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训学生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到眉山市参与学习了“全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专家教授们精彩的讲座、优秀教师们生动的课堂,像一阵阵暖暖的春风,不时从我身边拂过。静下心来细细梳理几天的学习心得,发现原来小学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奥妙。有什么心得与大家分享呢?

  二、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黄爱华老师在“认识百分数”教学中讲到:“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实际应用的百分数: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好处”“意义”以及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较好地体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罗建华老师在应用计算机进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移动、联通、电信哪种手机话费支费比较合算,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场景展示让学生觉得从课堂走进了生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冷继高老师在“打折问题”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通过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打折”“优惠打折”等实例让学生感受 “打折”的实惠,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让学生通过科学的计算,了解各种促销手段对消费者心理上作用。教学中提高了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扩充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朱纯瑶老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借助全运会110米跨栏比赛视频展示和情景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刘翔、纪伟比赛视频实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比较快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

  张齐华、卢秀娟、徐文斌几位老师教学时也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引发探究、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

  三、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数学问题需要更多时间”。这句话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后感言。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认知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个人的独立”。其实,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都在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可是有时却事与愿违,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短,知识量大,教学任务要有计划地完成,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留足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能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吗?有的老师不能大胆地尝试课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旧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独立思考。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于实践的智慧。什么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讨论中,有老师向黄爱华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的课堂上,您是如何驾驭好您的课堂而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当场掌声雷鸣,说明很多老师都很关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给你们讨论一个比较适用的,课堂上我采用的一个‘一打三’的组织教学方法。什么叫‘一打三’呢?就是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小组内抽一个代表发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个,但是打他们是打笑,别打哭,要打得他们服才能有效果。我想这就应该是课堂管理体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实践的智慧,借助信息发展学生思维。

  什么叫“实践的智慧”?专家讲到:“智慧”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曾经有许多老师采用开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但现在,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是“假爱”,是“劳民伤人”。因为你没找准关键,没改变方法,再把课上一遍学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记得有老师在我耳边说,他教的几名学生,头一天相同的一个字教他读了几十遍记得了,第二天来全忘记。而我听过一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她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说出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结果像打开了魔袋一样,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牢记所学的生字,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再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或个别指导,使其记住为止。由此看来,办小班的方式“辅优补偏”走的其实是一条弯路。“因材施教,独立自主”应该才是最好的“辅优补偏”。

  我们从最贴近学生的地方出发,从最细微的地方做起,唤醒学生内心潜藏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学习力。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学会探索、尊重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育人的内核。

  (三)、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宋乃庆教授在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中”,针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他问道: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经过一场激烈互动之后,宋教授作出这样的总结:“什么是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什么是有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就是有效教学。”

  那么,我们数学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如果你一说上数学课,学生都就讨厌,甚至看见你就讨厌,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学好吗?反言之,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看见你脸上就洋溢着微笑,这样的课会失败吗?的确,“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有研究显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学信息化?专家认为,主要凭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恰当地采用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特别强调的是多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

  五、结束语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生。有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强有力的工具,学生更乐于投入到现实、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促使我们在数学教学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5

  [摘要] 本文通过六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教学媒体的介绍,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并研究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利弊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四、校园网的兴起。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或设备。

  在六七十年代,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仅仅只是粉笔,黑板,教鞭,教科书,到了八十年代出现了模型,比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加减法时,出示小卡片贴在黑板上,原有鸭子七只,贴上七张卡片,游走两只,拿走两张卡片,还剩几只鸭子?教学媒体极其贫乏,教学形式当然也就单一,那么拿一堂六七十年代的数学课堂实录和现在新课标下运用全新媒体的课堂实录进行比较其结果当然是天壤之别的。

  教育、经济、科技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可从教学媒体的不断变化中体现出来。教育发达的地区其科技、经济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反之在教育方面所投入的财力、物力就会更多,千方百计的要给教育带来便利。教学媒体就是不小的一块,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教学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等等。接下来我来谈谈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所带来得一些便利。

  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一)相较于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媒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一大改革,它为教学带来如下便利:

  1.提供实例,引起探讨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生活中“行程问题”各种不同情况,当堂放映了一段实况录像,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片段在课堂里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种种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感到有很多知识等待他们去学习,激起求知欲。

  2.化静为动,利教利学。

  运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便于突出特征,揭示规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公式,法则。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二)科技的不断飞跃,在日渐成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电化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现在社会上一般都用VCD而不再用录像机,而且录像也不方便,加之录像带的存放也是个问题。

  2.制作幻灯片相当麻烦,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

  3.幻灯片不易保存,防霉防潮等等保存的要求比较高。

  4.而且效果不如实物投影也不如多媒体。

  5.幻灯机需要调焦,调不好了图像就相当模糊。

  6.图像的动画需要人为地拉扯幻灯片。

  于是在发达地区电化教学逐渐退出教学媒体的舞台,接踵而来的便是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在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因经济问题仍保持用电化教学,在不久的将来电化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物投影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是一大创举。

  (一)实物投影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首先对现实世界中大量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形成表象,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表象使小学生从中进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1]如新课标实验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以先引导小朋友一起分一分:把6根小棒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小朋友们可以先在座位上摆放,教师在下面巡视,然后选择典型的方法让个别学生到投影机上摆出来,进行比较,小朋友们就可以发现分法有3种:5根和1根,4根和2根,3根和3根,其中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每部分是一样多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种分法进行分类,从而引进”平均分”的概念。

  (二)实物投影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实物投影,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实例,使学生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9+8=?时,可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小棒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手指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在9之后再数8个;也有些会把8拆成1和7,然后把9凑成10,再加上7,等于17;也有些学生可能把9拆成2和7,把2和8加在一起然后再加上7,等于17。把种种算法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择优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也可以把学生作业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让其他学生当作“小医生”来治病,另外也让他们以后别再出现这种状况。

  (三)实物投影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实物投影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并且能让学生亲自到投影器上操作,动手动脑学好数学。如在教学整数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把实物投影和投影片结合起来应用,先在投影片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列式计算或让学生根据情境编制各类应用题,在运用中,小的实物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用硬纸板,各式透明胶片剪刻成各类形象以代表实物。

  (四)实物投影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学是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它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而小学生想象力差,学习这方面知识是有很大困难的,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并且通过学生操作更好地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正确地认识几何形体地特征,发展学生地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时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然后相加得出结论,由于测量误差,计算结果与180度总是有差别而误差又很难给学生讲清,若采用实物投影则很易解决,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然后拼在一起,很显然三角形三个内角重合成180度,把这个结果映在银幕上明显而易理解。

  实物投影比起幻灯机来,它的好处是它可以避免了不少麻烦。比如有些实物投影可以不用通过明胶片制作幻灯片可以直接放在投影机上操作,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如果要实地测量高度,总不可能把高楼大厦之类的庞然大物放在实物投影机上操作给学生看。

  再比如一些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的,也不宜让实物投影投影出来,这也是它的一大缺陷。在一次听课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时,执教者让学生体验面积单位要统一时,采取让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小方格去拼一个大的正方形,并让一个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机上拼,因为小方格非常小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做一个简单的flash课件,将小方格拖到大的正方形当中,既省时又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理解。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前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仅仅只是那种传统教学,往往只有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进去,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出来的仅仅是“书呆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投入到小学中使用,为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极为良好的效应,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CAI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多媒体CAI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大脑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如: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用课件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些图形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动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虫、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日葵、花朵;还有建筑物;还有一些漫画。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各异、美丽多姿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用学生的话来说:“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去年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这样就可达到易懂而又乐学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体CAI探微入里,引发想象空间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想象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许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为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三)巧用多媒体CAI凸现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巧用多媒体CAI调节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绪情感的影响,人的心理作用既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应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巧用多媒体CAI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学生接受能量

  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课堂上的主要板书、录像、动画、例题、学生练习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包装组成一个软件包,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教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使零散,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校园网之前景

  校园网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局域网,我国中小学校园网从1995年开始着手建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从无到又已经历了从建网之处的以硬件集成为主要硬件建设,到硬件软件并重,着眼教学应用建设,再到重校园网信息环境建设几个阶段的变化,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截止1999年底,已有500多所中小学建立校园子网,3000所中小学拥有校园子网,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行动计划》,召开了信息技术教育座谈会,随之各省市相继召开了教育信息化规划会议,直接推动了校园网建设,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亮点。

  校园网是新生代是新生事物。当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尚属初级阶段,但仍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为中小学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的跃变。校园网教学方面的应用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取代粉笔、黑板。新生事物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改进在这里我不主张某些学校为了评“省重点小学”之类地头衔引进校园网设备,而不注重校园网的软件设备,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最大限度的浪费。校园网前景甚佳,有如人的少年时期,其发展前途无量,我期待校园网给我们带来教育地更新更高地一个台阶。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6

  摘 要:互动教学策略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它能够创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 10 15 20 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学生间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新课程导学,20xx(3)。

  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探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7

  摘要: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意识探究合作思考应用反思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那么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这也是人们认识数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忽视的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探究意识是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探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心理取向,它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播放了全国每年约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的画面,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学生被画面和信息震撼了,纷纷表示要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环境。

  师:在茫茫的沙漠上应该植什么样的树呢?

  生:种植容易在沙漠中成活的树。

  师: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呢?

  生:不知道。

  师:是的,刚开始时人们是不知道的,科学家要想知道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先做实验。

  师:绿峰农场在毛乌素沙漠进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

  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探究出了百分数的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百分数的作用。这一教学案例启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知状态的不平衡,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合作是学生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常常是在教师统一的“命令”下进行的,自觉地进行合作往往少之又少,需要教师利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一般是先教学真分数和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3、2/3、4/4等分数,接着再教学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让学生继续用圆形纸片表示分数5/4、12/5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一般是要求每个学生事先准备好两张圆形纸片来表示5/4,而我则只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想办法来表示5/4。学生们先是茫然无助,随后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与同桌进行合作,将两张圆形纸片合在一起表示出5/4。由于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合作的情境,学生自然地就产生了合作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合作,该怎样合作。

  如果教学时总是要求学生进行指令性的合作,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也许是有益的,但可能对合作意识的培养无能为力。合作意识的强化,更需要学生真正形成困惑、无助的内心体验,之后又通过合作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三、关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

  《圆的认识》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逐步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开始时,利用课件出示1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玩套圈比赛的场景,让学生观察。之后组织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这样比赛公平吗?

  生:这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才公平。

  师:你有什么建议?

  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

  继续出示:15人围成圆圈,但杆心不在圆心。

  师:这样公平了吗?

  生:还不公平,大家离杆心距离依然不相等。

  师: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

  生:离杆心一样远的圆形。

  师: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

  师生配合用粉笔和绳子完成一个圆。

  师:这15个人应该站在哪里?有多少种站法?

  生:站在圆圈的线上,有无数种站法,因为上面有无数个点。

  师:杆心在哪里?

  生:在圆的中心。

  师:现在15人任意站在圆上,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这样公平了,因为每人离杆心的距离都相等。

  师:你能证明每人离杆心的距离都相等吗?

  学生画出了几条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师: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

  上述教学启发我们,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已有的经验逐渐深化,从而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8

  摘要:面对问题,人才会去思考,而处在情境中,则更有利于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上来进行,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情境来展开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意义;思路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概念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对问题展开探究与创造。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将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分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去进行探究和学习,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是非常感性的一种学习素材,而将故事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境教学方法。以故事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的情境,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大脑的思维会得到激活,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积极的情感会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汲取,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的有利。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路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使其对一些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身边的一些事物也会经常感到好奇和疑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情境创设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所创设的情境需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生活中的例子,然后与教材进行结合,组织成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生动有趣的内容,情境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选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学习材料,让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除法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种水果,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超市卖水果的情境:同学A与同学B一起去超市买水果,一共买了20个苹果和5个梨,学生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会很容易的被吸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进行提问: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成5袋,那么每个袋子里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还可以问学生:如果每个袋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这些苹果能分装在几个袋子里?这种教学情境以及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变了学生在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将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

  (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求知欲

  好奇和质疑往往是一个人对事物探究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进行主动的学习。比如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同学A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千米,他步行上学的时间是5分钟,骑车上学的时间是2分钟,如果步行上学他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米?如果骑车上学每分钟走了多少米?如果骑车上学时在骑行1分钟后,自行车坏掉,他需要步行去学校,那么他此时离学校还有多远的距离?这种单位换算以及两种上学方式中所存在的差距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这种上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了一定的探究兴趣,在教师提问之后探究的欲望变得强烈,而多个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又回顾了一下学过的除法知识。教师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揭示问题中所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在问题中开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

  (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挑战兴趣

  小学生的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其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比赛的情境,将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乘法口诀背诵下来,没有失误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被评为获胜小组。这种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加强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互相监督选出最好的学生背诵,小组间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会让学生对比赛产生强烈的挑战兴趣,在获得成功之后教师可以追加超过记录的比赛要求,来让没有参加过的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这种课堂上游戏比赛的环节有效的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游戏比赛会解放学生沉闷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带有娱乐氛围的比赛环境下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国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39):88-89.

  [2]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4):52-53.

  作者:陈志建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文峰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9

  一、渲染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得不说有些学生天生就喜欢学习,而有些学生天生就不喜欢学习,可是不喜欢并不代表讨厌。或许是觉得单纯的学习模式枯燥乏味,让他们觉得学习没用、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么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老师可以努力去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渲染学习的气氛,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做到自愿地去学习,而不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要迎合小学生好动、贪玩、调皮的性格,在课堂上多与他们进行互动,制造一些好玩、有趣的场景和氛围,这样老师在做到轻松教学的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解“认数”这一课时,对于这些无限重复的数字学生肯定是毫无兴趣的,他们好动又好奇、贪玩又不专心。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动画片可是绝对钟情的,因此老师可以将那些东西设计成动漫人物、小动物或者花花草草等等,来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他们思考他们会将这些东西设计成什么人物形象,这样这堂课的就会充满学习的氛围,绝对会是一堂精彩绝伦的认数课,而不会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二、优化创新,增加学生课堂密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大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同时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只增不减,课堂的容量也越来越大,有些学生甚至都记不下一节课的'内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一节课下来只顾去忙着记录老师的板书而忘记了思考老师的问题,这种听课的方法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个芝麻,得不偿失。所以,老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全部呈现出来,思路清晰,具体形象,比老师的板书要简单易懂。学生也不必再手忙脚乱地去记录板书,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理解和记忆,要知道对知识理解的益处要远远大于死记硬背,也要远远优于埋头苦思。

  三、总结

  “统计”算是一堂比较复杂的课,大量的数字、计算,找出规律还好,找不到规律就要像只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对于这样的课,老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对于一些计算量庞大的例子,完全可以给出简单易懂的方案;对于一些隐含规律的例子,老师可以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来暗示学生等等。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优秀)06-17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集合9篇)07-19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