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3 16:13:5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推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有所提高?又该如何利用现代教学理论、经验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轻负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动态生成 高效性

  一、引言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又确实存在低效问题,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师生双方遵循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从而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实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这三者是一个有效的整体,是衡量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依据。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为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以生为本”教学观念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其主动性,教师必须改变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当“观众”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三、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要求、方向不断产生。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开展呢?

  1、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又是知识的有机整合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给学生以亲近感和信任感,学生就喜欢你,就喜欢上你课。教师更要热爱、尊重、宽容学生,要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交朋友,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想学、乐学、有创新地学。

  2、给予“思维空间”,尊重个性解读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在所提出的五条原则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标准承担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强调“生本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环境,以鼓励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灵感。对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的行为,加以表扬肯定。使学生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求新精神。

  在我们所创设的“和谐”、“尊重”的教学氛围中,出现“另类”的声音,如“老师我的跟他们都不一样”,“老师我觉得应该是。”等等。这时,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谈论,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生成”,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言”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身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四、小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就其总体而言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但对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对于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还不深刻、透彻,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精心备课放在首位,恰如其分地设置与文本相关的疑问,并通过教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走出疑问。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最终形成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其思想品质,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情感熏陶法、识字教学法、课外阅读法、诗歌教学法等方式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与道德品质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并通过潜意识的影响,逐步提升自身的德育境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从而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仍然未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而且,个别教师对德育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发挥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结合与课文语境相符合的情感资料,创造情境,制造情感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取得教学的情感效果。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边,让片片白花在其间点缀,突出它的肃穆。在讲解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葬礼进行曲》,同时教师的表情要悲伤且庄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便油然而生,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从而在情感熏陶下渗透德育教育。

  (二)利用识字教学法渗透德育

  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讲解,学生在下面不断地照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的结构、外形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观察所学汉字,探索汉字与道德、为人处世的关系,让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例如,在教“打”这一字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发音、字形、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字组词,这时,会有学生说出打架、打骂之类的词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打骂别人。经过引导,学生就会说出打球、打水、打游戏这样的词组。小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时期,必须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2]。

  (三)利用课外阅读法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多是描述故事情节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客观事实的,这些内容中往往寄寓着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等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并以此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开展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分享已阅读完的课外读物,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受到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诗歌教学法渗透德育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古诗都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潜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理想。再如,利用《锄禾》所描述的场面教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只是简单分析词句的意思,忽视了德育教育,就不算完成诗歌教学,只有详细分析诗歌本身,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循序渐进,通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xx(6):53.

  [2]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5):57.

  [3]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xx(4):94-1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开始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环节当中开始结合实际情况,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纳入到正常教学任务当中。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此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属于幼年孩子的思想启蒙时期,也是学生的黄金时期,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当中获得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实际情况,并详细阐述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加入口语交际十分必要,是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角度出发,一方面分析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则需要从问题角度出发,重点探究教学中的主要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对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原则分析

  1.1生活化原则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交际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口语能力。实际上这就是生活化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使用口语交流方式传递思想,并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到兴趣爱好与他人之间进行分享。在生活当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口语练习中的一部分。

  1.2尊重原则

  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原则,口语交流本身属于一种交流与交换的过程,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学中,教师以及家庭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并相信科学的教学方式。

  1.3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充分认知到个性化原则的重要性。教师以及家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实际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彼此存在差异性,教学策略与方式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习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实际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缺少具有统一性标准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主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当中,但是因为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中学习内容比较繁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生缺少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则口语交流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此外,网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造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来。家长对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不利于开展这项工作。

  2.2训练与生活脱节

  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造成了课堂当中对词组造句等形式的教学重视度不够,语言表达以及训练的时间一再受到压缩,这就让学生不能够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练习。然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就是想与说,需要学生进行快速思维反映,一旦失去了这种环境,让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孔洞则学生就不能够更好的揣摩自己的真实情感。

  2.3弱化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水平较高,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也更少。口语交际当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否则学生就只能够进行低级水平的聊天。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差,这就会让学生说话随便,不能够遵循语法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师进行思维指引,加强训练必不可少。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

  3.1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应当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审美的养成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游戏等等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意义,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需要。让学生领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围绕着不同的谈话目的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态度。最后,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一定的'人生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从而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在于注重学生多方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应当只是用一种评价机制来进行,在新课标中有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不应该轻易否定,评价中应当出现描述性以及表现性的语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交际。

  3.3训练学生的说话“语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法即学生的说话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意思相同但是语气不同的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想象。在训练中,要学习将一句话说好,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语言的组织才能将话说得有条理,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语言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说服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使用有时能够让一个人心情愉悦,心悦诚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联系情况,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更近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3]郭东霞.乌海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4]钦林红.技工院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6.

  [5]高毛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作者:王连平 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以弥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局限性所带来的弊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在小学时期,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有限,同时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积累也不丰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而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本文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作用

  1.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为作文打下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词语句子等积累得少,语言单调,词汇匮乏,而不能写出好的作文。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言词汇的积累。学生如能坚持记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学生自己基础的语用能力,把这些语言自觉地应用于语文的写作过程之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彩。2.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丰富见闻、阅历许多小学生作文写不好,除了语言积累不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生活阅历不足,缺乏对生活实际的深刻认识,而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又是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正处于小学阶段,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小学生呢。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日常涉猎范围的事物认识不清,难以在写作时恰当地组织起足够的写作素材,造成其作文内容偏于简单,枯燥。这些其实都是其日常生活经验单一导致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对此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生活见闻的丰富积累,增加生活经验,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开阔眼界。3.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好的文章,本身也起到范文的作用,给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学者专门对阅读的作用进行过实验分析,发现只有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可见,单凭教材有限的文本内容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的需要的。而充分地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二、怎样指导课外阅读为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服务

  1.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科学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基于为写作能力提高服务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引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阅读。教师应给学生列出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应该注意的是,所推荐图书内容不能过于晦涩,应该主题基调明朗、活泼,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浅显富有趣味性。例如简明注音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利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王子》《柳林风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选择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基础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层次等的差异,会导致学生之间阅读能力层级的不同。而且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吸收消化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对课外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他们推荐比较浅易的课外书籍,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推荐难度系数稍高的书籍。这样作到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3.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能读而后能写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应使学生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在学校,可以在教室里为学生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经验沟通会,让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谈最近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长期坚持,必有收获。读而后写,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平稳对接,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总之,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这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A版,20xx,(1):172-173.

  [2]张晓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12):366-36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1情感交流,增强自信

  小学生有着和其他学段学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充满朝气活泼可爱,同时感性特点明显,尤其是在个人的感情表示方面,在个人的思维能力方面也开始日益独立化,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过程。因此,老师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更要注意孩子在行为方面的细节改变,主动关心学生,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径那个重要的带路人。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有耐心,更加主动的关心学生的每一个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比如,在平时的授课课堂上,要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们说,学习不能急躁,要按部就班地慢慢来。同时,在课后时间主动跟学生交流,重点是协助学习暂时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太令人满意,同时在性格上又存在一定的内向且不自信的孩子。有时候会将这些孩子带到办公室进行私下交流鼓励,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要树立信心。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中,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逐步帮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并要求这些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改进学习的主要措施,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要及时发现并予以鼓励。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平时授课时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期努力之后,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经过训练之后,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会不断增强,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会不断增多。

  这种变化,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上面的事例可以发现,师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进步,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情感体验,换位思考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教学中采用情感体验法,就很容易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寓理于情的教学效果,并指导着学生明白事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小学语文课的魅力。比如,在教学《沉香救母》的时候,首先进行角色设计,讲述一个现实中关于父母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险情,并舍身挽救自己孩子的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到一个景区旅游,在乘坐高空缆车的时候,缆车的绳子突然断掉,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这危急时刻,这对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孩子高高举起。

  最终,父母双双遇难,但是孩子因为父母用手托起的缓冲力而得以存活。这个时候,教室里的孩子都被这个案例所震撼,孩子们在听案例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笔者利用这个窗口期及时设计相应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周安信小朋友演唱的`《天之大》视频,孩子们被周安信的天籁之声所感动,在歌声中纷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都为伟大的母爱父爱而感动。视频结束之后,笔者对这节内容进行概况,小沉香通过不懈的努力,受尽了各种苦难,为了救出自己的母亲,虽然他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仍然要承受这份困难,就是为了实现救母,回报母亲对自己的抚养之情。然后我接着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么?你们的父母在平时都是如何对你们进行关爱的呢?大家可以都来谈谈。”这时候,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主动抢着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疼爱自己,呵护自己的。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是如何的给予自己细致的呵护;有的讲述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让家庭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如何辛勤工作;还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安全,不论风雨每天都按时接送自己。这时候,笔者又利用同学们的这个热情,给他们留下了一份课后作业,就是“放学到家以后用自己的方式来感谢父母的抚养之恩”。

  第二天上课时候,学生都十分积极的讲述他们在家的行动过程,有的同学讲述自己上街帮助父母买菜,有的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有的帮助父母按摩,也有的同学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了一份生日卡片。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达成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发挥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

  3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可行的,但是情感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而有所调整,实现该教学方法和语文课堂的完美融合,方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丰富情感教学的内涵,使之发挥理想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佟兴波.加强情感教学优化语文课堂[J].今日科苑,2012年04期.

  [2]李忠强.小学语文课与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按照字、词、句、段、篇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欲望,使语文学科成为培育儿童创新意识的一片沃土。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有位老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忽然有同学问:“老师,书上说‘小蝌蚪的尾巴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那么,它的尾巴到底什么时候不见了呢?”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独特角度总是出乎成年人的预料,看似天真的问题,却正体现了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遇到这样的问题既不可能告诉学生具体的时间,因为小蝌蚪的尾巴从有到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慢慢脱落,又不能直白地向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因为如此虽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但同时亦抑制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以及好奇心。这位教师很善于引导学生,首先表扬孩子提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题,随后,面向全体学生:“同学们,小蝌蚪的尾巴什么时候不见了呢?让我们在班上开辟一处‘生物角’养几只小蝌蚪,一起来观察他们、研究他们,好不好?”“好!”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更加明亮,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更加灿烂。灵动的教学,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更加激起了孩子们渴盼探寻的求知欲望。

  二、鼓励质疑问难,唤醒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思想内容的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笔者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当讲到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利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中等马分别对应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以两胜一负的优势赢了第二场的比赛时,许多同学提出疑问:难道齐威王就不知道要调换马的顺序吗?课堂生成的活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肯定了孩子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乘势反问:“那么,齐威王此时会否调换马的顺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字斟句酌地分析,最终达成共识——不会调换,其原因关键在于齐威王由于第一场比赛的大获全胜而得意洋洋、骄傲轻敌,哪能想到自己的手下败将已改变了战略呢?

  三、给予想象空间,激活创新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材中有些课文段落结构类似,如《精彩的马戏》、《黄山奇石》等,作者在安排内容材料上有详有略。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知识的迁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文中略写的内容进行想象补充。

  如《黄山奇石》一课,文中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结尾部分提到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小结,并运用介绍四块奇石的方法展开联想,想想这些石头的样子及其何以得名,以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屏幕画面向同学介绍这些奇石,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我表现欲望。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寻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发散点,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逐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第二段最后一句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文中先总说“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之后分别具体描写四座石雕上的小狮子有的怎么样、好像在怎么样。教师可利用句末省略部分结合有关图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五、提供动手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入把握教材,根据文本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更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平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理解操作下立体直观地再现,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的同时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如教学《詹天佑》,可让学生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画出挖掘隧道的两端开凿法、中部凿井法的设计图纸,体会设计图纸的不易。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营造宽松环境,形成创新情感

  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因此,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以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4A- 0086-02

  互动式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需要教师创设必要的条件来保障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扩大教学范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本互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验,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丰富其精神世界。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体验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用情感悟文本的境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阶段,他们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在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实现语文互动式教学,可借助投影仪播放音乐或是网络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情境下的生本有效互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这一节课时,一些学生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草原,对草原有着模糊的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让他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草原的魅力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配置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大草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疑问逐一解答,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效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现生生互动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相对较高,他们碰到新鲜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多媒体互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互动式的讨论和学习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向着新型化的方向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处于对新事物的认识阶段,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够全面,即使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对于文字涉及的相关画面难以想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围,增强了对文章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谁的本领大》时,教师首先找出太阳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播放台风等造成的自然灾害视频,让学生感受太阳能和风能的威力,并向学生提问:“在这些自然资源中谁的本领更大?”学生学习课文,围绕问题相互激烈地交流、探讨,结合视频资料及课文内容,争相运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形成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场面。最后,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和风能各自存在的优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互动交流,实现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学目的。

  三、善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由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也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被动的倾听转化为主动接受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参与意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形成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效应。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展示的形式播放木兰从军的场面,重点引导学生观看木兰扛着长枪、穿着盔甲的画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思:“木兰为什么要从军?从军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释疑,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学生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交流对象,通过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交流。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境互动

  课堂互动教学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手段。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还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在具体课堂语境中进行交流与沟通。所谓“生境互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某个群体的具体生境进行的讨论和交谈。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想象长江的奔流之势,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所见、所感和所思,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描绘的情景进行对比,体会诗句描述长江的磅礴气势和波涛汹涌的激流。教师接着创设游览长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游客,谈一谈观赏长江的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体验到了课文描绘的长江奔流的气势,感受到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生境互动要求教师从学生平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与课堂上的情境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意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又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日落》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多幅日落的场景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日落的美丽。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同场景中的日落情景,例如阴天、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日落奇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切的场景,从而实现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得到升华。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网络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对于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课文的主旨,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语文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课堂教学过程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亦步亦趋”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

  这是小学教师的通病,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没自信,所以课堂上总是带着学生小步子走。这样做,课堂上呈现出热闹纷繁的场面,因为问题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往往不假思索便可得到答案,这种热闹是以学生的思维的丧失为代价的。

  〔案例〕六年级语文《浮冰上》(鄂教版教材)教学片断

  师:为了一条狗,诺尼放弃了生的希望,为了保全狗的生命,他放弃了小刀,这是充满人性的爱,尼诺克可以吃了诺尼之后,多活几天,可它吃了诺尼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生:犬围着诺尼打转,嗥叫……

  师:他为什么打转,嗥叫?

  生:不知道主人怎样,担心主人。

  师:犬还怎样做?

  生:扑上来。

  师:扑上来干什么?

  生:看清主人为什么倒下。

  师:犬还怎样做?

  生:犬呼吸时的热气……

  师:犬还怎样做?

  生:舌头去舔诺尼的脸……

  〔原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明显地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的问题没有张力,显得细碎。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无需与文本进行对话便可对答如流。这样热闹纷繁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缺失。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浅显理解上。还有的教师怕问题放下去之后,学生不会回答,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自己又缺乏必要的课堂调控能力,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导致课堂上教学的重心放下不去。

  〔对策〕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独具匠心,从大处着眼设计问题。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关注答案”现象,忽视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知道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一到课堂上,做法又回到了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老路”上去了,课上的每一个问题或做法都循规蹈矩,对于一些“越雷池”之举,不去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是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课堂上逐步演绎教材中的规则,少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好,现在大家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用圆规画圆。

  (生在自己本上用圆规画圆。其中有一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定圆心,再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开始“依葫芦画瓢”,可另一部分学生在定了圆心之后,将圆规固定不动,而是通过旋转本子来得到圆)

  师:你们这样做不对,本子不能动,要动圆规。

  生:哦。(于是按住本子转动圆规开始画圆)

  〔原因分析〕非常明显的,这位老师没抓住学生的生成,而是把这种有效的生成当做错误资源处理了,这样只关注最后答案,却忽视学生正确画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不能旋转纸张?老师的认识偏差,只求结论的做法导致学生的不求甚解。正确的做法,老师应该抓住这资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想到旋转本子?画圆时为什么不能旋转本子?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在操场上画圆能旋转操场吗?在黑板上画圆能旋转黑板吗?通过对比交流,学生就自然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在画圆时旋转本子的道理了。

  〔对策〕关注与强化“过程和方法”首先,教师课前要把“备学生”当做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在检查老师的备课时,发现一班老师的教案都写得特别完整、周密,看起来似乎设计得非常精心,非常完美。但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备学生”。所以课前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问题,找准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的训练点。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与方法。

  其次,课上将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并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教师就得认真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和提高。在阅读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回顾思考的过程,让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

  同学共享。教师引导的过程不止于简单得出“对”或者“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和思考,面对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肯定学生在其中思维过程有价值的因素。面对暂时不符合要求的应答,也要尊重差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思考过程。这样,引导的过程才会丰满、有份量。

  三、“视而不见”现象,缺乏资源捕捉意识

  课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为教师是面对的活生生的人,这些学生由于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各异,所以每堂课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如果好好加以利用,这些生成时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资源,可好多老师捕捉资源意识不强,导致这些精彩的细节稍纵即逝。

  〔案例〕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乡歌》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师:现在大家看看这幅挂图,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山。

  生:船。

  生:帆。

  生:清清的水。

  师:还有吗?

  生:树。

  生:房子。

  〔原因分析〕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师心目中只有导入环节的实施,而根本没有捕捉课堂资源生成的意识。开始有三个学生简单地说出了图上的景物名称,可说出来的'是干巴巴的几个名词,一点语文味都没有。但当一个学生说了“清清的水”时,却用了一个修饰词,这样好的语言训练点,老师没有把握住,而是任之稍纵即逝,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熄灭了,造成效果不佳。

  〔对策〕课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语文课不比其他课,课上的师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话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回答问题用了不规范语言或不知怎样表达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表达尽量规范。当学生有不同寻常的回答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有敏锐的资源意识。

  四、“替代思维”现象,缺乏信任学生意识

  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总有老师怕学生说不上来,或者怕学生说不到点子上,东扯西拉会影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秩序,所以在学生说出其中一部分,而又不知怎样组织语言把话说完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不放心,立马把话茬接过去,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维结果。

  〔案例〕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学片断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

  师:谁知道?

  (不到一分钟,老师有些着急)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是……(老师变喋喋不休地讲起来,学生听得茫然)

  (对接下来的学生的质疑,教师也是自己替代学生,说出答案)

  〔原因分析〕有些教师教学效果不好时,不是从“教”的角度去找原因,而是从“学”的角度去怪学生笨,怪学生的不可理喻。“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榆木脑袋!”

  我们有些老师就是不相信学生,课上舍不得“施舍”时间空间给学生。有这想法的老师都坚持一些“朴素”的想法:一节课时间太少了,不能去等,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不把知识讲透学生能理解吗?就这样,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被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占用了,学生浅尝辄止的自主学习成了课堂的点缀。时下的一些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可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没有?如果一节热闹的课上没有思维的参与,那堂课绝算不上是好课。

  〔对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解答”还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课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问题出来之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问一句“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方面帮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让其他学生从中受益,知道以后诸如此类问题该怎样去着手动脑筋了。

  五、“盲目开放”现象,缺乏点拨回应意识

  为了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喜欢设计一些开放的环节。可有些老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课堂上的开放环节后的场面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思维火花缺少积极的点拨和回应,导致“开放”最终流于形式。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下面大家动手实践,创造工具画圆。

  (教师提供的工具:圆钉、两头打结的绳子)

  (这个环节很具开放性,也看出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希望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表现:三分之二的学生沿着圆钉的边沿画圆,一部分学生把绳子解开,在桌上围圆,只有一个孩子按老师的意图画圆:把图钉固定绳子的一端,然后用另一头绑住铅笔在纸上画圆)

  〔原因分析〕这个教学的开放环节完全是低效的,沿圆钉边沿画圆,用绳子围圆,这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何来创造?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帮助?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如下:其一,教师没有跟学生讲清画圆的原理,学生对画圆还缺乏基本的认识,一下子就让学生去创造性的画圆,学生束手无策;其二,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时缺少必要的回应和点拨,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结果很好的创意就在“小儿科”的游戏中结束。

  〔对策〕及时点拨回应

  首先,课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开放题,提前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开放”程度,打有准备之仗。这样,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一些突兀的表现就能做到成竹在胸,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其次,把握好开放的时机,是放在新知识学习前,还是放在新知识学习后,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形把握好时机。

  最后,在学生按照自己的策略理解探究之时,对于那些漫无目的或全然不知的“瞎开放”现象,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精要点化,指引学生排除探究障碍,畅通探究路径。这样,才会有开放后的成果共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审视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根据写作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反思

  1。 写作内容空洞化。目前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依靠语文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各类作文范文。学生缺少生活积累,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范文,写作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写作内容空洞化,缺乏真挚的感情,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学形式程式化。小学语文往往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淡化。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作文写作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促进写作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3。 写作阅读孤立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意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孤立化,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文本对写作的导引作用,严重浪费了教材阅读资源。

  4。 二次写作薄弱化。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指导,也及时进行作文评讲。但是二次写作薄弱化,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没有落实到位,评价后的指导意见是否引起学生重视,都直接体现在二次写作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 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优化教法,提升写作趣味。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讲解法。通常是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要积极尝试范文或者片段导引教学法、作文探究教学法、片段仿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知识要点,选择关联的范文或片段,以之为导引,引导学生解剖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导引法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仿作到独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学法意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文、失误作文进行探究,自主发现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作文的“败笔之处”,在探究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生兴趣;

  3。 读写结合,写作阅读互动。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孤立开来,要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写作与阅读的互动,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以阅读促写作。“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材文本研究,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将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

  以写作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思路等引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写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自觉地地迁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提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 重讲评的教学方式, 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 学会修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北京文学》杂志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发表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展开对语文教学的讨论。下面就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怎样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是,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不可否认,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表现在课程、教材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语文教学研究正不断引向深入。我国几百万小学语文教师在物质待遇微薄的条件下,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层出不穷。如江苏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经验,广东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的经验,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山东烟台“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经验,以及众多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和过去比,在前进。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活跃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越是老、少、边、穷地区,语文教学的进步越明显。小学语文教学与台、港、澳地区相比,与世界其它国家母语教学相比,从整体上看质量并不差。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语文教学的成绩,不能轻率地否定语文教学经验。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公正的、哪怕是十分尖锐的批评,但难以接受“误尽苍生”“祸国殃民”之类的指责。把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归咎于教师,更是不公平的,不能接受的。这样做只能伤害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严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是严重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费时多而收效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繁琐哲学危害师生。课上,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课下,学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机械、重复、无思维价值的作业、练习上。学生,特别是城镇学生的负担很重,语文能力的提高却很缓慢。

  (二)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

  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语文教学十分封闭

  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考试的指挥棒,自上而下一级指挥一级,并且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到方式方法(包括标准化考试)全面指挥。加上教师评优、晋级统统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老师们不得不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默写汉语拼音音节,但是从小学毕业考试到中考直到高考,往往出“给汉字注音”的题目。于是,为了让学生拿到这两三分,师生要下很大功夫,要做很多练习。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生怕哪个问题没问到,考试时学生答不上来;生怕哪个词、哪个句子没练到,考试时丢分。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和魅力,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的枯燥乏味的一问一答式的内容分析,就是抽掉内容、情感的千题百练的文字游戏。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这样做,对相当多的教师来说是违心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现状的显著特点是‘应试教育’。它带来种种弊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

  其二,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应用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育同经济比,教育的发展滞后。教育教学的实践同理论比,理论相对滞后。特别是应用理论,还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不能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实践呼唤理论。“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究竟怎么做?”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心声。他们呼唤教学理论,特别是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先进的语文教学法的指导。同时,语文工作者和教师也要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现有的教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经验。

  其三,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和素质不高。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一要树立和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要树立和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并使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持久的、充分的体现。

  三、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要坚信:学生素质提高了,能力自然强,成绩一定好。二是要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念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三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内涵,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多么广阔。要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广阔的语文天地之中,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

  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估的激励功能;考查学生的成绩,可以实行评定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做法;对学生能力的测试要全面,要重视朗读、背诵和听说能力的考查;笔试内容要简化,要加强综合性,选择、判断题要慎用,要有思维价值;对教师教学的评估,要把是否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但是,考试和评估不能“光松绑,不改革”,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

  1.要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教师要看到学生(包括暂时后进的学生)有巨大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2.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大纲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教学要求,不要超越年段,随意拔高要求。教材不仅规定了教学内容,而且提出了教学要求。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都应当突出重点:理解的重点,语言训练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四面出击。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

  3.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能力上,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下力气扭转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注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的状况,加强有指导、有目的的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读中启发学生揣摩、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表达能力上,也要加强训练的整体性。要在年段要求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多一些综合训练,少一些无思维价值的单项训练。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训练,以及旨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而要求学生掌握的识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4.要继承好的学习语文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不少批评语文教学的文章给今后语文教学开的“药方”是“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传统经验,无疑要继承,但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仅停留在多读多写上,难以培养出跨世纪人才应具有的语文能力,所以要讲究语文训练的科学化。教师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读、写的指导,使学生不仅能读会写,而且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改革,涉及社会、家庭诸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综合治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趣味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堂妙趣横生的课程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预设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育气氛,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基本达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一)综合运用“声”、“影”、“图”、“文”,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基础,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则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呼啸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就会置身于预设的下雪场景里,对下雪的场景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知后面教学内容的兴趣,期盼着看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究竟都有哪些。这样,就创设了一个逼真、形象的教学场景,搭建了教学活动所需的共同认知平台,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足学生对教学场景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听觉的需求,能有效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对相关知识的渴望。

  (二)巧妙应用“拖拉”、“透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锁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生动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创设了逼真的教学场景之后,已经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起运用电子白板“拖拉”或“隐藏”等功能把“小画家们”请到雪地上,构建出生机盎然的雪地。此外,还可请学生用“”在雪地里找出在洞穴中冬眠的青蛙……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同游戏活动一样有趣,在满足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融合,促使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有效运用“书写”、“批注”,激发参与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与课堂的趣味性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许多特殊功能使得教学互动变得简便而有效,也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在新课程教学课堂开放的今天,即使有强大的演示功能PPT,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课堂需求,因为采用PPT教学,教师通常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交互性不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展现静态教学的魅力,又能演绎动态交互课堂的精彩;既能即时书写文字、手绘图形,也能根据讲述需求自由板书,使用注解、批注等功能[2]。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媒体的控制,摆脱了媒体的牵制。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如在讲授《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勤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出勤狮子刻苦练习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学生的答案中做上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让学生通过“整天”这一词语感受到勤狮子非常刻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批注和互动讨论中也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难于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题200份,其中高年级组占35%,中年级组占35%,低年级组占30%;共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本次调查选择课堂氛围、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等10个因素,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指标(如上表)。

  (二)教学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10方面的平均满意率达99.11%,平均优秀率达85.79%。教学场景预设、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等多项衡量指标满意率达100%,各项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优秀率均达80%以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通过预设课堂教学场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效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边际效益的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xx,(5).

  [2]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教学呈现方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语文是很多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写作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术积累和教学应用的开端和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语文是百科之母,同时也是开发学生认知和理解以及表达的重要学科,而作文的形式则是语文学科的精华和最终教学培养的目的所在。

  1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1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起源和实践活动的主要交流模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语文学科通过文字和语言结构的规划和研究,通过一些标准的文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标准的文字、语法、阅读理解以及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以写作的形式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正确运用,能够决定学生整体文科阅读、理解和表达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1.2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基础文字、语法以及句段进行教学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学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学习途径上能够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命题、内容以及学科论述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文化基础常识和应用标准。也是为什么说语文是“百科之母”的缘由。基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语文写作的培养和能力积累,来实现综合文学素质的提升。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学生基本功培养不足:教学实践的开端和基础是针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传授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单元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学科的学习基础和进步的能力,为学科之后的学习和进步做好铺垫。但是,目前的很多语文写作课堂中,没有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语法分析进行科学的讲解和传授。只是针对大纲的内容进行刻板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用。没有课程知识点的真正意义做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说可能在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文字和词汇,但是对于文字和词汇的属性和运用的方向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模糊。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语文基础课堂的意义完全丧失。

  2.2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误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学的应用以及文学艺术的升华。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学生们优良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个人对语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缺乏对语文学科精华深入理解,不能够真正把学生带入文化意林的状态。而且,自身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有限,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和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引导也操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毕竟师资力量在我国教学领域是相对欠缺的,能够获得卓越综合素质的教学人员更是不易。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引导教师群体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2.3缺乏新鲜的“进步血液”: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而不断拓展。很多学校以及学科的教学应用也已经逐渐上升了一个层次。纵观整体的语文作文教学领域,依然有很多陈旧、滞后的教学习惯和理念。对于一些传统课堂中遗留下来的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骨髓当中。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教学的固化和落后。很多教师虽然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的造诣。但是针对新时代的教学改良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还存在一定的闭塞观念和思想滞后。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发和应用。

  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3.1稳抓语文写作基本功: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基础教学进行严格的制定和认真的引导。在针对语文写作上需要的文字以及语法的应用,做到,抓住重点、收集疑点、总结难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把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充分解决。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总结。主要针对语文作文写作中的意向需求以及专业方面的.应用经验进行详细的推敲和摸索。并且针对部分重点著名的应用范畴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总结。并结合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综合的评定。

  3.2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写作教學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花房。在这所阳光灿烂的花房中,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内容和标准,总结自身的不足以及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对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不断的进行提升和补充。首先,可以参加各种常识性教学论坛和文学讲座;其次,加大自身的阅读量,完善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个人修养;再次,多多观摩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自身的领悟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配合学校的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自身综合经验结合的人文主义写作教学。

  3.3加大先进的创新步伐:教学的理念和规划不仅仅需要标准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的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先进手段和技术要求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获得优秀的先进培训手段和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教学的方式。让教学对不断的扩充年轻的师资队伍。对于新人教师进行优良的培训,让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新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结合,这样既发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新鲜的进步信息。能够为培养全方位的文化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归属。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相关描述,通过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经验和专业文化知识,总结了科学有效的教学应用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本堂课我以祖母爱莲,剪莲两条主线,让学生感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课堂中让学生从词中,从句中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从一次次深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祖母对莲叶的这份爱。进而让学生从句中看祖母的动作、语言,想像祖母剪莲时的心情。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

  二、读中悟情,领悟文章中心。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这是一篇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好文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读出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评读,让学生边读边评价,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学生对祖母关心别人的情感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精神世界也顿时高尚了起来。

  三、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初步感知一篇简单的文章主要内容不是件很难的事,但面对越来越繁琐的文章大意,却显得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的生成,我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预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概括的过程,在“如何才能做到简洁“上下功夫,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先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

  当然,教学时也存在不足,如:教学中太过粗糙,不够精细。在分析理解“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句话的时候,“最大的”也该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祖母那么爱莲叶,却把自己最大的荷叶剪下来送人,体会祖母的善良、大方,让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可自己却没有把握住时机,语文教学中还应再精,再深些。期待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观念的增强,教师越来越重视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而师生互动教学法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师生互动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从转变教学观念、找好互动突破、提供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教学;教学质量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很多问题,但是其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尊重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全面推行教育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人才的选拔上的制度和教学手段陈旧固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考试为主的教学上,而不注重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不能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开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缺点,不能一味的追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要注重对教学形式的完善和创新,变通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努力成正比。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形和学习状态进行教学战略的调整,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找好互动突破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在短期内就达到学习目标,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是需要很长实践的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学生在进行解答时也会根据个人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这时就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多多鼓励,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互动。不同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同的课文自然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如,在学习《恐龙》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上、图书里或者图书馆中去寻找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收集一些恐龙玩具模型或者文字简介资料等,条件允许的化,可以带领学生去恐龙博物馆进行参观,积累像一个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外形和活动进行展示,辅助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机会。(3)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如在对学生讲述互联网时,就可以对学生提问互联网对生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看视频等手段,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真正对这些问题进行接触和了解,最终理解文章最后的那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真正含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3提供教学资源

  (1)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场景,也是收集语文素材的最好场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儿童节到来直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节目的编排和训练,学生自己充当导演、编剧、演员,进行人员分组之后,进行节目表演,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等表扬。节目演出完之后,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学校附近的街道和社区进行校外活动,找出一些门牌广告和招牌用语中的错别字或者用法不合适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有些卖驱蚊器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源,设计的广告语是“默默无‘蚊’”,这与学生学习到的默默无闻用字不一致,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商家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引用常用语进行的设计,还要让学生对这些广告中的谐音字的正确写法进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2)重视评价多元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但是随着师生互动教学的应用,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还要加强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将这几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的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综合评价过程中来,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在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完善,而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目前应用效果很明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转变教学思想,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云.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许海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17).

  [3]谢向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有效话语沟通[J].语文天地,2015,(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xx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三 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 教学用语要简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简约并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