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0 15:09:3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汇编15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汇编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新课改中对当前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应如何改进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本文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学习方法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的大方向指引下,改革课堂教育,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作为数学教学的方向是当前数学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致力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理论方法的学习。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数学学习,其基础抽象思维的欠缺造成了数学相关知识理解力有限,而要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仅仅依靠知识点的灌输和反复练习是不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数学学习由教师被动传授转变为教师辅导和学生求知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文章就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项内容。

  1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资质有所不同,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教育活动如果要实现素质教育,靠一刀切地用一种方法应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而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别,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满足客观环境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需求。而因材施教在教育方法上的最佳体现就是分层教育,所谓分层教育是指针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以适应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题、分阶段、分年龄、按照能力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在分层教育中一门课程可以按难度不同,比如分成A、B、C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不同自由选择。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与学生自由选择的匹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自由选择,也保证了公平的教育机会。例如:在做“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题目时,教师可以给出多种图形让学生自由进行选择。从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到稍微难一些的三角形,半圆,越复杂的图形求解所需要的技巧越高,而所有学生中必然会有一些有能力挑战更复杂的图形,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掌握图形计算的基本知识从简单图形的面积求解上也可以实现,而这种分层教学可以使能力突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答题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精神鼓励和学习动力。但此类分层教学要注意就低不就高,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设计难度,否则大量学生无法涉足高难度的题目会对学生整体造成挫折感,对其学习热情形成负面影响。

  2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新课改对于教学的要求在于让教学方法侧重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主要针对考试和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数学教学只死记硬背数学理论很难起到好的效果,而真正让学生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跟学生数学方法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由知识点的传授转向对数学方法的传授和让学生熟悉数学的普遍规则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以外,还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求知主体应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果也才会提高。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教师依据教材而亦步亦趋地教学,教师对于课堂内容的设计缺乏灵活性,学生自己观看教材所学习的结果和听课并无本质的区别,这就造成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不起来。学生对数学自主性学习的现象只能是或然的,依据学生自己兴趣而产生。这并不能实现数学教学上科学化教学和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要培养出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课堂教学的僵化模式而对课堂进行一定的设计和灵活性改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之前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看看能否把具有参与性的课堂实践,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有机地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在课堂中更多地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启发式和引导性教学发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看法和其对数学难点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现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作为根本方向对教育模式进行的系统改进,而方法的实施在教育结果上的体现最终还要看教学中实际的效果,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是理论上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具体效果还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出于教育环境的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必将是今后的方向和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现有教育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完善和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何俊萍.数学教学中的“玩物立志”[J].数理化学习,2014年05期.

  [3]孔涛涛.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数学教学通讯,2014年13期.

  [4]徐丽霞.在有效数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教学本质[J].文理导航(下旬),2014年05期.

  [5]刘立新.数学源于生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6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一、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三、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还可能是()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电教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四、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

  在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学生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是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 “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虽然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 实际教学中,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佳时机。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何时使用电教媒体。

  ( 一)、于教学重点之处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师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折折、摆摆、画画 ,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五个学生组成的整体、八棵小树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屏幕上依次展示。在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几个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然后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 三)、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的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既少走弯路,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运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时机,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20xx年12月30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 亲手尝试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 提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 ,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投两枚骰子比赛,假如和是5,6,7,8,9这五个数,就算老师赢;如果出现5,6,7,8,9以外的数,就算你们赢,这样好吗?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 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师:我选了5个数的结果,你们选了6个数的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还是老师赢的次数多,这是不是说老师的`运气好呀?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 4 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 3 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 11 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掷出的和是 5、6、7、8、9 的次数相对较多, 而和是 2、3、4、10、11、12 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 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 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 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 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 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 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 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 引起了认知冲突,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 5、6、7、8、9 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 2、3、4、10、11、12 的次数较少时,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 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 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 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 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 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xx(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xx(1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其一,教师要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何激发?思维活动的起源于问题。故而为了达到探究的目的,首先的问题就是要设计好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关键是这些问题深度适当,问题具有探究性。当然,为了达到问题的提出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地将问题藏于情境之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同分母加法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组同分母的分数相加的式子“3/4+1/4”,就可以叫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分数的图形。然后问,取的块数一共是多少份,也就是多少份?学生在情境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总结出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二,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时候,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其深度不够,常常很肤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思考的方法。故而,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在思考方法上给予有效的指导。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呢?由于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又非常的活泼好动,且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一特点,对学生他们的积极性给予激发。其方式就是对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比如在学习“可能性”的时候:“不同两件上衣和不同三件下衣,有几种不同搭配的穿法?”教师可以有意出错,让学生对老师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这时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都积极地进入到情境学习之中。

  3.教师给予及时引导,提高探究效果

  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但是,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学习方向性不是很强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就此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要积极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探究计划,充分地做好学生的组织安排。同时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选取不同的探究方式,比如猜想———验证操作———发现、猜想—验证、观察———归纳、操作———发现、类比———联想。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学生对于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问“:长方形,由哪四条线段围成?这四条线段如果取一个名字,叫着长方形的什么?”学生经过对长方形四条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长方形的四条线段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4.教师要积极充分挖掘探究的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挖掘探究的教学资源。当然,在教学中,挖掘探究教学的资源也是不易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教学资源给予挖掘。其一,对教材进行挖掘。教师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挖掘,进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比如在学习“时间”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将家里的钟拿到课堂来,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钟的有关知识。比如“从8:20到9:30,其间经历了多长的时间?”首先让学生用手拨中上面的时针,看看从从8:20到9:30,经过了多少的时间,然后讨论如何用式子表示出来。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对教材以外的生活资源给予挖掘。因为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其中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在这大课堂里,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中所学的东西,充分地运用于生活。比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圆形花坛进行测量,一种是直接测量周长,另一种就是测量花坛的直径,通过直径算出花坛的周长。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既有趣,同时又让学生充分地学会了动手和动脑,对书本知识加深了认识。而且通过这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充分地化为他们的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也充分地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拓展和深化到生活中去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了增强其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教师给予及时引导,提高探究效果,教师要积极充分挖掘探究的资源这几方面给予用力,进而达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进行心情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苦囗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这是因为师生的心向不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1.调控情绪。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讲课有条有理,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釆、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如“三角形內角和”一课的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笔者釆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这一最为直接、最有效办法引入新课。它既能极快地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又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地。(1)让学生相互竞猜。教师手上分别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全体学生竞猜这三个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这一设计是抓住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有意让学生竞猜: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样(多数学生误为钝角三角形內角和最大),以此激发学生不甘失败的好胜心理,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2)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上场竞猜失利后不甘心,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学生产生疑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此时,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智力活动异常活跃。于是,老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心理状态下进一步验证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一样。总之,教师应极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挖掘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们应积极认真去挖掘。如笔者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写出6的所有因数1、2、3、6后发现,1+2+3=6,又回到6本身。

  二、预设客观情境,进行自评教育

  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釆用以下形式。

  1.在发问后自评。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学生的发问比答问更值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评价。发问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及时反思,从而对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中国国旗(尺寸大小不一样的三面),这时大多学生发问:“老师,虽然这三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看上去比例很协调、很美丽的。”有个别学生质问:这三面大小不一样的五星红旗究竟哪里相同呀?笔者抓住这一极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让大家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接着,笔者用方格把这三面国旗全覆盖,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三面国旗的长边与短边各是几格?长边与短边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2.在创新后自评。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笔者用“李大妈按年利率5.85%存了3000元钱,到期共取回了3877.5元,李大妈这笔款存了几年?”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书并及时地给予评价,接着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获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巧设障碍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败的心理挫折,此后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受挫的'心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釆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后获得重新尝试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1.巧设障碍。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指名数学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最简分数,让全班同学与老师判断这些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副班长做公证员用计算器验算)。在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前总是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断结果总比老师慢。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又是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2.迎战挫败。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要巧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响他们,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把师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挫败者,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教训并激励他们迎战挫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真心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素材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缺陷不断显现。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优化数学教学各个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促进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是其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素质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手段,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巧优课堂导入,打开学生兴趣大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巧优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在无形中打开他们数学学习兴趣大门。以“三角形的特征”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导入这一新课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巧妙引导班级学生,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说说生活中三角形的实物,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互动中,巧妙引出“三角形的特征”这一新课题,引导学生积极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发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在无形中打开他们的兴趣之门。又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章节下的“认识小数”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征,结合“认识小数”知识点,科学设置趣味性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互动中,并巧妙导出新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课题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认识小数”教学各环节中,确保新课题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伏笔。

  2生活与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由于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和课堂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准确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科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下的“口算除法”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巧设生活化课堂问题,比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小明特意去学校附近的蛋糕店给妈妈买生日草莓小蛋糕,蛋糕店还有6块草莓蛋糕,总共18元,请问买一块生日蛋糕多少钱?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和班级学生共同探讨、分析题意,探索该生活化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将其和课堂中所学的除法知识点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解答该试题,在亲自解答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除法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围绕解题答案,进一步设置相关问题,比如,小明手中有30元,请问可以买多少块草莓小蛋糕?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强化他们自主学习意识,深化理解“口算除法”内容,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实践中。以“面积”章节下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引入到课堂中,利用实物,向学生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重要知识点,使其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科学理解并记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随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利用该课题知识,设置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相互交换设置的数学试题,进行解答,深化理解课堂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测量生活中常见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长、宽、高的基础上,计算物体面积,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优化利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的优化利用,借助多媒体集“图片、音像、动画”等于一身的特征,增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以“圆”章节下的“圆的面积”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圆”章节之前所学的“圆的认识”、“圆的周长”课题内容,并借助多媒体多样化优势,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面积”新课题,和前面相关知识初步串联起来。在讲解“圆的面积”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暂停、回放等功能,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将其和圆的周长公式以及长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区分开,优化构建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随后,教师可以将圆新旧知识融合,巧设课堂关于圆的练习试题,有效突破新课题教学重难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才让加.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J].中华少年,20xx,(30):257-258.

  [2]陆晓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15):59-59.

  [3]彭进秋.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新课程(上),20xx,(5):30-3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再加上小学学生性格活泼、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散等特点,使得小学教学难以开展。这个时候小学数学教学就能够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得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不仅仅是存在于教学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抽象化为具象,使得数学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看待数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生活经验较少,总是认为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少,没能够认清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教学中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为数学开展做铺垫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终点,使得学生在小学过程中不再是“漫无目的”,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很漫长。而通过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章教学的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预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进行了解,为数学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学校的大门在教室的什么方向,从而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完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进行预习心得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加深学生教学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而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弥补了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克、千克、吨》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首先,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一个称重器,以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然后在教授学生教学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物品进行重量的估算。如学生的铅笔盒、铅笔、课本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等,然后数学教师再对学生估算的物品进行称重,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克与千克的区别,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相对于课前预习预习来说,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课后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使得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内容都是与教学重点相关,只是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知识点的意义,只知道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通过课后作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面积》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后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地板或者是瓷砖的面积,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个多少块地板或瓷砖,从而计算出家庭的实际面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空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发动学生站到正方形当中,直至占满,让学生数一数一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多少人,每个人的平均面积是多少。通过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是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5):167.

  [2]刘如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52):121-12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核心动机,便是在学习合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前提下,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创新教学理念和引导模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贯穿沿用至今。而新课改阶段下最富有代表性的改革成果便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莫属,其主张将各类生活状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令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自觉在生活中检验认证,在深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特殊辅助效用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研习解析欲望,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础。

  1 如今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活情境流于形式

  须知现代小学生活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动机,主张将数学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状况予以动态化融合,令学生深刻体验到逻辑思维的原理。可与之相互冲突的是,部分教师在开展该类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未能消除传统理念约束效应或是未能深切感悟生活化教学概念,引发生活现象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如此的行为模式绝非真正意义的数学生活化教学,至于生活化教学的特殊辅助效用也难以得到切实性发挥。

  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实不是每一节数学课都是贴近生活,有一些生活情境得你自己去琢磨。如:在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知识。怎样能让学生多练习,而不敢到乏味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制作了几个大虫子卡片,这些卡片上的数学算式都有错误。告诉学生们一棵大树爷爷生病了,你来帮助大树爷爷找害虫。学生们踊跃的行动起来。在一阵阵欢呼声中,练习做完了。爱护树木的德育也渗透了,一举两得。

  1.2情景设计不够简易

  情形设置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中,是一类极为关键的工序流程,唯独如此,才可以密切联系诸多生活现象和数学知识,令学生数学知识生活化应用技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锻炼。不过实际规划布置期间,因为教师对该类概念认知不够精准,经常引发情景设计工作过分关注问题。在此类背景下,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设计并讲解一些不是十分重要的情形,这类偏激行为无疑令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严重浪费,最终无法顺利达到预设的教学规范指标。如: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时,各别学生会说出它具有稳定性,这时教师可以随机应变,而不是一定要照教案来讲。

  2 新课改方针执行过程中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维持数学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状况联系的紧密程度

  在进行全新课程讲解前期,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尽快做好上节课的复习任务,争取做到温故而知新。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细致听讲并将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之后师生则联合生活实际进行探讨,令学生快速划分课程内容的主次结构,进一步减轻身心压力并大幅度提升学习实效。归结来讲,课前预习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规范体系中不可轻易省略的结构单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技能激活和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提前让学生进行统计。在第二天上课来谭,学生会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很进,而且也能切身体会,这样更能提高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使授课的效率提高许多。

  2.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且有趣的实践活动

  为了愈加清晰化地认证不同学生课前预习状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关键性知识点的同时,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较有难度的问题并顺势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特别是在新课改方针大力推广执行过程中,教师需要联合诸多生活实际现象设置多元化实践活动,令学生主动结合已学知识点和诸多实际状况,分析教师提出的生活化课题。如:在开展体积和容积课题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化辨别哪类容器可以装更多的水,可以在课堂之中放置装满水的杯子和塑料桶,之后透过亲手操作计算出要用多少杯水才能装满这个塑料桶。经过亲身操作和体验过后,小学生思维之中并快速浮现出关于容积和体积的概念,特别是在生活实例牵引作用下,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明显得到全方位激活,敢于踊跃回答教师设置的延伸性问题,其余学生在如此深刻互动的环境下亦可加速知识消化进程,最终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2.3透过阶段化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实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碍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不足,便更加有必要时刻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所以应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评优课、继续教育等活动。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技能过强,道德素质过关的好教师。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布置要点,便是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结合创新技术手段和生活化情境应用贯彻寓教于乐的目标,最终令学生在消除以往沉重学习压力的基础上,获取更为理想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积累愈加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保证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持续理想化既有教学方案,真正提升自身业务水准并为小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支持服务贡献。总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改革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使我们教师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宝秀。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xx,39(36):123-146.

  [2] 东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考试周刊,20xx,33(30):79-84.

  [3] 王历婧。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教师,20xx,12(03):110-13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摆脱封闭的“批量化生产”和“模式塑造”的教学形式,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特点,做了一点尝试,即通过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小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点睛型

  这是一种常用的小结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播放几个电视画面,提纲挈领地归纳所学知识。如教学“运用减法性质进行速算”时,教师可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速算实例,并根据画面做必要的点拨:“一要看准、用准运算符号;二要根据数学特点,选择哪种方法计算快;三要记桩多减要加、少减再减’”。这样小结教学内容对该堂课能起到点睛生辉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而且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二、悬念型

  这种小节是在教学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录像设迷布阵,引出下节课要学的知识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联系紧密,系统性强,采用这种小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大小不同的圆的图形;生活中各种圆的实物;小朋友用尺子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出示一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加之必要的懈说词,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播后教师说:“下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这样的小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为深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做了适当的准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激励型

  这种小结是出示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研究新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的,如第五册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第七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第九册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在教完“小数的初步认识”后,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小数;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小数的实例;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式子等画面,加上适当的解说词,然后教师说:“这些知识我们将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来学习。”这样的小结会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树起扬帆学海的壮志。

  四、呼应型

  这种小结需要都做到课前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数学课不像语文、自然等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在创设有趣情境中,进行设疑置惑和释疑解惑。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都来给小牛过生日,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小狗和小猫争论起来,小狗说:“每一年要过一个生日,”小猫说:“每四年要过一个生日,”他们争论不休。尔后教师说:“小猫和小狗谁说得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样便自然新颖地导入新课,讲究课继续括放录像:小马问小猫和小狗的生日日期,原来小猫的生日是闰年2月29日,所以每四年过一个生日。这样呼应,便实现了释疑解惑。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领悟所教课的重点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游戏型

  用录像进行游戏小结,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知识基础等,寓教于乐,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完“2”的认识时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一群小鸭子的画面和小朋友模仿小鸭子的游戏。可小朋友们看完这段录像忽然象发现了什么齐说:“一群好小鸭,圆圆的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多么像‘2’字呀!”他们并在纸上画出“小鸭”和“2”字的交错、重叠画面。这样教学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心理特点,选取生动的.游戏活动画面,能够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六、故事型

  小学生部是故事迷,把知识融于故事中,配合欢乐的乐曲,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录像片唐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进行小结: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过了一会儿,猪八戒汗流浃背地拿了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后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他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大笑说:“好好,就依你。”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拍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我怎么比应得还少了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从而对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当然,用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方法不仅限于此,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与教材紧密结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相应知识结构相结合,运用得当,加之教者恰当的点拨,就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 本文通过六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教学媒体的介绍,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并研究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利弊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四、校园网的兴起。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或设备。

  在六七十年代,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仅仅只是粉笔,黑板,教鞭,教科书,到了八十年代出现了模型,比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加减法时,出示小卡片贴在黑板上,原有鸭子七只,贴上七张卡片,游走两只,拿走两张卡片,还剩几只鸭子?教学媒体极其贫乏,教学形式当然也就单一,那么拿一堂六七十年代的数学课堂实录和现在新课标下运用全新媒体的课堂实录进行比较其结果当然是天壤之别的。

  教育、经济、科技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可从教学媒体的不断变化中体现出来。教育发达的地区其科技、经济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反之在教育方面所投入的财力、物力就会更多,千方百计的要给教育带来便利。教学媒体就是不小的一块,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教学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等等。接下来我来谈谈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所带来得一些便利。

  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一)相较于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媒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一大改革,它为教学带来如下便利:

  1.提供实例,引起探讨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生活中“行程问题”各种不同情况,当堂放映了一段实况录像,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片段在课堂里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种种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感到有很多知识等待他们去学习,激起求知欲。

  2.化静为动,利教利学。

  运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便于突出特征,揭示规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公式,法则。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二)科技的不断飞跃,在日渐成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电化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现在社会上一般都用VCD而不再用录像机,而且录像也不方便,加之录像带的存放也是个问题。

  2.制作幻灯片相当麻烦,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

  3.幻灯片不易保存,防霉防潮等等保存的要求比较高。

  4.而且效果不如实物投影也不如多媒体。

  5.幻灯机需要调焦,调不好了图像就相当模糊。

  6.图像的动画需要人为地拉扯幻灯片。

  于是在发达地区电化教学逐渐退出教学媒体的舞台,接踵而来的便是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在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因经济问题仍保持用电化教学,在不久的将来电化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物投影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是一大创举。

  (一)实物投影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首先对现实世界中大量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形成表象,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表象使小学生从中进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1]如新课标实验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以先引导小朋友一起分一分:把6根小棒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小朋友们可以先在座位上摆放,教师在下面巡视,然后选择典型的方法让个别学生到投影机上摆出来,进行比较,小朋友们就可以发现分法有3种:5根和1根,4根和2根,3根和3根,其中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每部分是一样多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种分法进行分类,从而引进”平均分”的概念。

  (二)实物投影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实物投影,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实例,使学生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9+8=?时,可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小棒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手指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在9之后再数8个;也有些会把8拆成1和7,然后把9凑成10,再加上7,等于17;也有些学生可能把9拆成2和7,把2和8加在一起然后再加上7,等于17。把种种算法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择优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也可以把学生作业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让其他学生当作“小医生”来治病,另外也让他们以后别再出现这种状况。

  (三)实物投影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实物投影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并且能让学生亲自到投影器上操作,动手动脑学好数学。如在教学整数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把实物投影和投影片结合起来应用,先在投影片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列式计算或让学生根据情境编制各类应用题,在运用中,小的实物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用硬纸板,各式透明胶片剪刻成各类形象以代表实物。

  (四)实物投影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学是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它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而小学生想象力差,学习这方面知识是有很大困难的,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并且通过学生操作更好地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正确地认识几何形体地特征,发展学生地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时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然后相加得出结论,由于测量误差,计算结果与180度总是有差别而误差又很难给学生讲清,若采用实物投影则很易解决,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然后拼在一起,很显然三角形三个内角重合成180度,把这个结果映在银幕上明显而易理解。

  实物投影比起幻灯机来,它的好处是它可以避免了不少麻烦。比如有些实物投影可以不用通过明胶片制作幻灯片可以直接放在投影机上操作,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如果要实地测量高度,总不可能把高楼大厦之类的庞然大物放在实物投影机上操作给学生看。

  再比如一些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的,也不宜让实物投影投影出来,这也是它的一大缺陷。在一次听课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时,执教者让学生体验面积单位要统一时,采取让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小方格去拼一个大的正方形,并让一个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机上拼,因为小方格非常小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做一个简单的flash课件,将小方格拖到大的正方形当中,既省时又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理解。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前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仅仅只是那种传统教学,往往只有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进去,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出来的仅仅是“书呆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投入到小学中使用,为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极为良好的效应,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CAI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多媒体CAI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大脑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如: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用课件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些图形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动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虫、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日葵、花朵;还有建筑物;还有一些漫画。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各异、美丽多姿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用学生的话来说:“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去年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这样就可达到易懂而又乐学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体CAI探微入里,引发想象空间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想象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许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为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三)巧用多媒体CAI凸现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巧用多媒体CAI调节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绪情感的影响,人的心理作用既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应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巧用多媒体CAI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学生接受能量

  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课堂上的主要板书、录像、动画、例题、学生练习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包装组成一个软件包,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教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使零散,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校园网之前景

  校园网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局域网,我国中小学校园网从1995年开始着手建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从无到又已经历了从建网之处的以硬件集成为主要硬件建设,到硬件软件并重,着眼教学应用建设,再到重校园网信息环境建设几个阶段的变化,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截止1999年底,已有500多所中小学建立校园子网,3000所中小学拥有校园子网,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行动计划》,召开了信息技术教育座谈会,随之各省市相继召开了教育信息化规划会议,直接推动了校园网建设,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亮点。

  校园网是新生代是新生事物。当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尚属初级阶段,但仍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为中小学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的跃变。校园网教学方面的应用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取代粉笔、黑板。新生事物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改进在这里我不主张某些学校为了评“省重点小学”之类地头衔引进校园网设备,而不注重校园网的软件设备,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最大限度的浪费。校园网前景甚佳,有如人的少年时期,其发展前途无量,我期待校园网给我们带来教育地更新更高地一个台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就产生了教育与教学辩证法的一系列理论。“适应与转化”是教学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

  “适应”,广义地说,是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必须适应人类思维发展的现状;狭义地说,就是教与学要相互适应,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适应,教法与学法及教材要相互适应。

  “适应”不是目的。“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是为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智力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实现“由低到高、由差到好、由弱到强”的转化,从而获得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发展。

  近年来,在运用“适应与转化”这一教学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要素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表现形式。其常常从教学环节上表现出来,所以课堂教学结构又称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组合。此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即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有计算、应用题和几何初步知识。不同的教材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概念教学,必须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这一递进的步骤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而应用题教学,则必须按照“审清题意——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与写答”的进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另外,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绝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学生。

  例如学生的学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新知,通过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自练互批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就要加强点拨讲解、示范指导的比重,实行多搀多扶、小步迈进的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着眼点是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转化”必须“适应”。

  二、认知程序必须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精心设计认知程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设计认知程序的依据是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使认知程序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4.看图,脑子里摆图形。想:长与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先摆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多少?再想像:长摆6个1平方厘米的学具,宽摆4排,面积是多少?

  5.大胆设想。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验证之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课内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 7.课堂小结。

  这七步认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和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一环,这是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需求相适应

  由于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同班级的学生在学业基储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实行有差异的教学,以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需求,促使各类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与提高。

  由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适应”促“转化”的见证。

  四、学注指导必须与学生学法水平相适应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必须与学生的学法水平相适应。只有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法水平出发进行学法指导,

  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水平向高一级转化与发展。例如读数学书,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自学能力较差,这时的学法指导就只能是教给学生“读读、画画、想想”,初步学习读懂文字、图形、算式的读书法。

  到了中年级,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方法,并学会边看边想、质疑问难、同桌互议的方法。高年级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并能讲讲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与体会。

  总之,在教学上“适应”为了“转化”,“转化”必须“适应”,要想有效地促使“转化”就必须正确地进行“适应”。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一、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第一,珠心算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儿童具备了一定心算能力,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把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就更省力了。如教学467×5=?时,教师让学生将其转化成(400+60+7)×5,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分三步进行口算:40×5=20,再算60×5=300,再算7×5=35,后算20xx+300+35=2335;笔算时,运算过程也是分三步:先算7×5=35,再算60×5=300,再算400×5=20xx,最后算35+300+20xx=2335;用珠心算的方法分:先从第一档起拨入4个百×5=20个百,再从第二档起拨入6个十×5=30个十,再从第三档起拨入7个一×5=35个一,即467×5=2335。可见:乘法口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笔算虽然是从低位算起,但分积相加,口算、珠心算和笔算都要做到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口算、笔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并不矛盾,珠心算不但没有影响口算、笔算,反而为口算和笔算做好了服务。加减法都是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掌握了珠心算的技能,学习笔算就更容易了。第二,珠心算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从入学那一天开始,就要和数学打交道,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数学基础,想要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把算盘这一有形数学工具引进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学生在算盘上敲敲打打,会体会到数字的乐趣,自然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而且操作算盘是需要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这样可以训练学生不同的感官。第三,珠心算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都相当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教材与珠心算结合的方式就能改变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缺憾。教学过程中,珠心算与数学的融合发展,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学生。第四,珠心算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则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有研究发现,智力因素只占促使人成功因素中的20%,而非智力因素的因素却占到了80%。在学习珠心算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一到一百自然数的相加,这一个过程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枯燥、乏味的,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一个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珠心算之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态度转变,更有了坚持不懈的动力和信心。

  二、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近几年,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大量运用珠心算,小学数学的教育成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珠心算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提几点想法,以期对以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宏观层面,引起重视。实事求是地对珠心算进行宣传。宣传珠心算的教育功能时,应做到用事实来说话,建议采用竞赛、现场演示等让学生及家长容易接受的做法,准确地把珠心算教学的优点、特点宣传出去。应重点宣传珠心算数珠相连、手脑并用、开发儿童智力的优势和其独特的功能,进而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要提高学校以及教师对珠心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推动珠心算事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第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其所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可分层次按年级编定教学班,并及时地跟踪指导,努力促进珠心算学生智力非比寻常的发挥,提起学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要让一些已具有一定珠心算基础的.学生不间断学习和继续深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智力和素质,真正地使他们在学习上能继续前进,同时保持学业上和能力上的不断进步。

  第三,注重策略,有的放矢。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尤其对于珠心算教学来说。珠心算的教学不是传统的单纯以讲课为主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去校园里捡树叶,上午三片,下午四片,这样一个星期下来总共有多少片叶子?如此学生就可以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对“数字”“数学”和“计算”的认识。

  第四,循序渐进,注重长效。学习数学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果,这中间需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练习,随意的中断有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也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及时完成,教师也可以在验收学生作业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调整。在练习中也要将珠心算与口算、笔算结合,一方面开发学生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珠心算的优点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生活化进程的速度缓慢,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现状;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人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深人人心,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紧跟改革步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促进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公式,而不注重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洲吏得教学的质量较差。而且,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采用题海战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致使学生的学习热J庸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因此,将生活理念引人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膜式,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J庸境,将公式引人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定理和计算等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依靠语言来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J庸绪,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J庸,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不强,很难理解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J庸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买东西找零钱的现象,解释数学教学中的加减运算:妈妈带了120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0元的商品,她给营业员100元,找回了10元,那么现在妈妈手里总共还有120一90=120一100+10。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结合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完20以内的数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书包里有几本书?文具盒里有几支笔?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启发学生说出电视机、电视柜、冰箱、茶几、衣柜等长方体;地板砖、积木、打麻将用的般子等正方体。同时,在学习三角形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三脚架、铁塔、高压线线杆等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4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有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木板,木匠师傅想用它来做一个箱子,那么木匠师傅该怎么办,才能使箱子放更多衣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代替木板,通过剪裁或折叠等方式,做出容积最大的纸盒,以倍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能够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膜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倍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田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2):243一244.

  [2]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田文学界(理论版),20xx(20):395,397.

  [3]刘玉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囚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z

  [4]肖玉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囚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1

  作者:石世婷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城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一、科学合理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拥有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也是这样。实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最终使得后进组能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中等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提高,优秀组学会并掌握更加综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从提出到运用,每个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之外,还应该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优化,以促进分层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1.教学内容分层

  上述我们提到,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客观地将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以及后进组。进行学生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展开教学,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根据学生组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教之与其情况相符合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作者的分层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为:后进组学生以识记和模拟为主,中等组学生在识记基础上加入一些提高性内容,优秀组学生则更多的以多知识点和综合性强的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分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吸收并将知识内化,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把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一原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运用上的灵活多变、别具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习题布置、教学评价等环节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预定目标。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课堂收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一、微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二)微课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把微课看作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案例评述

  (一)微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学生的预习阶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但常常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不住,而且就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难以突破。如果不解决这些“关节”问题,那么学生的预习就是无效的。对此,教师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很多的学生对分母相同的条件下,分数之间的加减,即分子之间的加减,不是很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预习时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了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了算法和算理。这节微课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二)微课《植树问题》,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究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设计大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个的知识链条中自觉地感悟知识。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是很强,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微课却可恰恰打在学生的困扰之处,能够用比较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通过微课视频,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还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我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期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微课《称面积》,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在课后,适时使用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一般比较大,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教师有必要制作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整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省我市的实际面积?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之后,教师要及时教授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这节微课,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四)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有效激发了星号题的探究乐趣

  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星号题,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数学课本一年级下册有一道星号题,内容是“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圈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是一道典型的九宫格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一年级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填写九宫格的口诀,简单易学,对解答这道题很有帮助。于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了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讲授环节从这道星号题入手,继而引出九宫格的填写口诀,再结合九宫格图进行点位分析和数字的对应填写,接着进行纵横行的数和验证,最后推导出任意九个连续数字填入九宫格的步骤和规律。这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最后呈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是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同时要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视频,学方法,解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口诀到验证的科学推导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一年级学生及家长非常喜爱这节微课。亲子共学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这道星号题的破解“秘诀”。“我要挑战星号题”“星号题真有趣”成为了学生学数学的热门话题和探究学习时的目标。这节微课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这几节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微课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点,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并制作深入浅出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都能有效利用,进而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三立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06-29

(必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