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精品【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
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又到了学期期末的复习时候,拿着这一本书,孩子,你是否感到了迷茫:那么多的内容,该从何下手?好像面对一个大于你人体几倍的蛋糕,感觉真的无从下口。
其实,孩子,你不用害怕,静下心来,好好地梳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本,好好地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重点难点,就像回忆一本好看的电视剧一样。这样,你会有一定的收获。
或许有同学会说:“老师呀,你别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了,你讲的课哪有电视剧那么好看!我们怎么回忆得起来?”孩子,我也知道我的课没有电视剧那样精彩,但是,我却有自信说我们的课堂上曾经也有精彩的细节。只要你用心回忆,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或许我们一直来习惯于跟着老师复习:老师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如果你常这样想这样做,总有一天你会被这种“习惯”击个粉碎:老师不是万能的,或许在复习的时候也存在知识的盲点,如若你只是跟着老师复习,而不会自己选择复习,那么老师知识的盲点也将成为你的盲点,那到时候你一定会遗憾。
那么我们该如何复习呢?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要在自己的大脑里,建构一棵知识的大树。这颗大树上很多的树杈就是很多的知识点。
那如何建构这颗知识树呢?针对我们的语文课本来,老师有个建议就是做横向和纵向的网状建构:
所谓横向的就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单元复习。每个单元有哪些课文,每篇课文讲了些什么,每篇课文中我们曾经做过哪些基础练习,哪些词语需要我们掌握,哪篇课文需要我们背诵,都要做到了然于胸。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复习过去,那么全册的内容你都会了如指掌。
那么什么又是纵向复习呢?老师认为,纵向复习就是把其中的一个知识点作为一条线索进行复习。比如,能够找出文章中某段落的总起句就是一个知识点,比如能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也是个知识点,比如缩句和扩句是个知识点,这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复习过去,那每个知识点你都能清晰明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做这样复习的时候总是从字词知识点开始的。比如词语意思的了解,比如,比如近义词反义词,比如按规律填写词语,这些都属于字词知识点里的分支。字词以后就是句子复习了。你要翻阅一下作业本,这个学期我们曾经练习过哪些句子练习,这些句子练习的`类型方法是否都掌握,你甚至可以自己出几个题目自己做做,这样有利于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此类推,你一直可以自己复习到作文。
当这种横向的复习和纵向的复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棵网状结构的知识树。
老师不知道我说的这一切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懂。但有一点我想孩子们一定明白:不要在复习阶段被动地复习,而要主动地获取。只有当你的复习超前于老师的时候,复习的效率才会成倍地增长。如若你始终落后于老师,那么你会跟得很累!当然老师也会很累!
孩子们,为了你自己的轻松,也为了把这份轻松带给老师:请你一定要“超前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2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都被纳入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中。在基础教育朝着素质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模式,逐渐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小学生还处于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大包大揽,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课堂的主要控制者,掌控整个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背乘法口诀、学习固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接着就是大量的习题演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应试的模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和心理特点,对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运用建立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主动思考和探索新知识。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已有的结果和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小的目标任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进行探索和归纳,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下,教师就要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学可以利用实物或者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原理,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数一数、算一算,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和归纳出一些数学公式和原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运用分组讨论与协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协作学习,锻炼协作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机会,讨论和互动不仅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讨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是平行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任务的顺序,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最终的结果和解决方案。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并检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
三、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要想把自主学习的策略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处于领导者的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序地完成学习和讨论环节。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性,教师要充分研究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有效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深入重点内容,并对学习的核心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和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注重效果评价与阶段性评价
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就是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评方式,往往不能更好地推动自主学习策略的开展,因为利用期末试卷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和教师忽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急于寻求结果并进行应试演练,容易陷入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只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重视效果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学习能力的测评以及在团队中的贡献评价,等等,阶段性评价即注重每次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以一次期末考评来决定评价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及时做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让学生养成及时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总之,自我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和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上还要不断进取,认真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不断革新思路,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朝着能力培养和思维构建的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
一、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得到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因此学习数学中的难题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他们理解数学这门难懂的学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情境模型,将很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问题。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与吸收。3.情境教学法联系科学与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数学问题放到情境中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不由得就会想起情境教学法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会自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难得的思维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方式与建议
数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虽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师经过多番实践与探究。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于该方法开展的一些建设:
1.情境的设立要贴近生活
小学生最常接触的情境就是生活,把问题放在生活的情境中,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快的认识。如果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从情境中得到启发,以后在遇到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情境时,也会思考,加深巩固了数学知识在他思维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如何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思考的脑与善于实践的手了。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够的素材,再把数学知识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当然,教师也应互相讨论共同思考,提炼更好的情境。在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学后,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并且很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2.情境的创设要善于发掘教材知识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很多数学教学中,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开展情境,强行进行情境创设,让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创设情境前,要明确一个明题,就是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更着眼于教材,仔细研究教材,提炼出一些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知识,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3.巧用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喜爱玩耍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强行要求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尤其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中,他们更难进入状态。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顺应这种天性,并且利用这种天性,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会这些数学知识。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竞赛的元素,在进行“100内加减法”的学习时,每个小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拿到数量不等的糖果,老师可以设立问题,要求学生找到合作对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问题的得数,答对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全体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对于喜爱玩闹的小学生而言,面对着枯燥的数学练习不甚热衷,可是如果将游戏与数学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小学生会对游戏十分热衷,并且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学游戏,既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观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确实是有着种种优势的。
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设立也需要老师妥善思考、小心实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会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此外,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减少他们学习的阻力。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使用,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与探究的态度。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恰当使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的局面得到改善。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4
口算能力的训练不容忽视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
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
“学习的迁移又叫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二、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也只有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并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快速的思维过程,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和再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则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实物的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例如,给出两个数的加、减口算题,学生首先进行一番时间极其短暂的逻辑思维,确认“不进位(或不退位)的,还是进位(或退位)的”,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思维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口算的对与否、快与慢,其关键也正是反映在对两个数的判断速度与准确性上。
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准确地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一个小孩,初次拿他的手触摸火焰,由中枢神经迅速地反映到大脑,感觉到疼痛,受神经的支配自动把手缩回来,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再次让这个小孩接触火焰时,不等靠近,他就会把手往回缩。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
个体对某事物、某事件做出的反应速度是很重要的。毋庸置疑,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回答问题的概率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甚至没等他人说,反映较快的学生早把答案说了,不仅他自己受益最多,而且掩盖了其它人的思维,他人”坐享其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是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之一,久日久之,必将导致学生优、差两极分化。
五、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所系。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例如教师所讲的口算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怎样实现口算的又对又快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与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学生口算训练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间隔一段时间,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5
【摘要】:良好的学习意志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才能克服困难,深入持久地进行认识活动,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意志智力学习目标
学习意志是指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和及时调节学习行为,努力地克服学习困难,以实现预定学习目的的心理过程。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见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志的意义与作用。
1良好的学习意志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把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身的智力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才能克服困难,深入持久地进行认识活动,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造型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学生逐步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2良好的学习意志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习任务是一种有一定困难的社会义务,学生不但要学习一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且也要学习一些虽然没有趣味但必须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才有可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其次,数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需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和疑问,这就需要学生知难而进,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战胜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再次,从现实状况来看,不少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智力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却难以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有的甚至成为后进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畏难、怕苦、贪玩,易受干扰,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所造成的。反之,有的学生虽然智力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良好乃至优秀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良好的智力和环境条件固然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良好的学习意志更是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3.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数学的内部动力。研究表明,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
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①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数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是以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好数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根本途径。 ②树立榜样,教育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坚韧不拔地追求真善美的事迹去激励学生,如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和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亚当斯穷52年的光阴,终于发现了唯一的六角幻方;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临死前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广......。使学生懂得没有学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是学习意志培养的基础。
4创设疑难情景,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也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而逐步实现。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的疑难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当然,疑难情景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如果情景过难,学生经常受到挫折,则容易使意志衰退。如果情景过易,则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亲身的意志行为,如难题的解答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的成功感,从中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种种诱惑和干扰,学生只有排除内部和外界的干扰与引诱,实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能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小学生自觉、独立地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比较差,注意力也不稳定,特别是在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具体可如下处理: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依赖性较强、自制力差,教师可注意全程的监控,即事先提出明确的要求,中途实行有效的监督,事后施以严格的检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6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过程的体验。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选择忽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并没有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讲对称时,只是让学生看几幅对称的图片,不到两分钟就讲对称与对称轴了,没有让小学生自己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具体操作,没有交流与沟通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学会了结论,对于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形式化,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数学老师的创设情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合理的设计情境,觉得情境可有可无,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只是形象加习题,例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正当学生兴趣高昂的准备听课时,老师展出的却是熊大头像加上节的复习知识,熊大的头像加今天的知识,整节课就是每张ppt上有个熊大的头像,这样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学习的热情也会被打消。
3.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在讲案例或情境图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思考,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模式。老师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不注重合作学习。一些老师觉得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打乱,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很少实施合作学习,或者只是在下课以前简略的提一下,让学生自己下课分组自己交流,下次上课也没有提及,学生下课根本不去实施,合做学习并没有得到实施,有些数学老师即使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研究,只是随性看时间还多,就进行一次,没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要求,提出合作题目之后就不管了,只在最后让学生回答结果,这样,一些学生为了偷懒或者学习不好,在合作学习中什么也没干,只是看着,享受小组成果,也没有过程记录,一般一个小组只是组长在忙碌,没有合作没有交流,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巡视和维持秩序,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加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除了浪费时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分一分环节中,学生用木棒分一分、看一看结果除了组长,其他的学生都在东张西望,还有学生一直盯着老师看,白白浪费时间。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本教育提倡自主探索。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在“做”数学,学生听见的、看见的一会就忘了,只有做到了,才会理解了,才会记住了,才会应用。看似浪费时间的实践事实上比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效率要高。自主探索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看到的、想到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性质,在我们身边那些是长方体,在上课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长方体两个对立的面的面积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在学习中总结的问题,在上课听讲时,更有侧重点,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略带过,这样,并没有因为课堂交流而浪费时间,反而对于效率得到提高。
2.生本教育提倡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比较快,对于枯燥的知识不爱学习,一些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反映数学很无聊,没意思,提高学生兴趣,首先,对于情境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吸引力。情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活化,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编写的,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第几”时,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动物赛跑,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二,小猫第一,马上会有学生说,小狗跑的比小鸡快,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最好还是实际的,否则,不了解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学到虚假的知识。老师要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点,尽量在情景的设计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另外,小学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3.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拓学生思维,不要束缚其想象力,在讲解知识、进行提问时,尽量不要设定许多规矩,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多角度解析,即使错的也有收获。例如,在讲梯形面积公式时,不要告诉学生可以补形,或分割,一旦告诉他们“补”“、割”,就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个四边形我们没学过,谁有办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吗”,这样学生在没有边界的范围内发挥想象力来求面积,无论是否可以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生本教育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要注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件正式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在课前做好计划,明确没组的人数及活动时间等等,在进行中进行巡视,及时观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要求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可见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7
一、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开放性教学理念,确保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照学生发展合理安排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从而全面改善小学数学体系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是从实践画圆中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特征?还是从生活中观察、测量、认识?还是通过折一折圆形认识?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确保将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改善作为教学的关键,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就是成功的课堂。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生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探索和挖掘。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让学生先独立对生活中的三角形进行探讨,观察收集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把多个学生收集到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分类,合作交流,对这些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分析。该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组对三角形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既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又领略合作学习的价值,大幅度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以学定教,形成了开放的教学体系
以学定教作为开放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提升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设,确保从学生需求出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对现代化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开展有效学习,从本质上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包装的学问”,我设计了先想象4盒茶叶有几种包装形式,猜一猜哪种包装最省材料?如果头脑中没有表象,可以先画一画再观察比一比;也可以拿出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该设计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全面把握,依照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对应分层教学,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该差异基础上进行对应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四、结合生活,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从本质上丰富小学数学体系,降低教学难度,对学生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把握,要结合实际内容对教学体系进行拓展,从而将知识体系与系统内容结合在一起。我在特殊三角形教学的过程中就对生活中的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把握,在该数学教学需求上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完善,选取生活中的三角板让学生对比,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总结。在这种结合实际事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的把握明显加强。
五、开放评价,优化课堂评价效果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既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习水平和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提升评价的公平、公正、准确、有效性,激发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六、总结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把握开放性教学理念,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在自由、合作、实践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全面改善,从本质上优化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加速小学数学发展进程。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8
摘 要:在教学思想不断更新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出现在教学活动之中。体验教学法,对于学生因素的调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使学生在体验的领悟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培养与发展的作用。以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为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要求。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畅游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天堂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体验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将主观能动性发挥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就目前情况来看,体验教学法并没有真正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此,笔者选择体验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生活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利用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意识,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简单,许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现实中找到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近生活实际,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面对形象与生动的情境,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事物,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与领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开车的情境,让学生按照他人的指导,找到正确的路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成为一名司机,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带乘客去某地的一个大型超市。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数学课本中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利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二、加强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关注,给学生实践操作的自由,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去体验数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学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在操作实践中,学生成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成了数学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探索数学知识,才能使数学知识牢固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当中。
比如,在讲解《用计算机计算》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自主运用计算机。要使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就需要一定的操作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单纯的加减乘除相关的运算题,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混合运算,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对计算机使用的正确方法进行领悟,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三、加强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体验进行数学知识的领悟与学习,教师需要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的体验深入会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合作交流活动可以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中的参与,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关系,数学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有意提高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得到数学学习方面的一些领悟。
比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统计的'主题,让学生以此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对统计的方面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方面进行交流。小组交流中,不同的学生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生的体验感会有所加强。面对其他学生不同的意见时,学生需要进行思考与定夺,在领悟中提高自己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中,为学生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学生,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入到数学应用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面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教学现状,笔者对体验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体验,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9
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核心动机,便是在学习合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前提下,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创新教学理念和引导模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贯穿沿用至今。而新课改阶段下最富有代表性的改革成果便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莫属,其主张将各类生活状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令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自觉在生活中检验认证,在深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特殊辅助效用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研习解析欲望,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础。
1 如今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活情境流于形式
须知现代小学生活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动机,主张将数学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状况予以动态化融合,令学生深刻体验到逻辑思维的原理。可与之相互冲突的是,部分教师在开展该类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未能消除传统理念约束效应或是未能深切感悟生活化教学概念,引发生活现象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如此的行为模式绝非真正意义的数学生活化教学,至于生活化教学的特殊辅助效用也难以得到切实性发挥。
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实不是每一节数学课都是贴近生活,有一些生活情境得你自己去琢磨。如:在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知识。怎样能让学生多练习,而不敢到乏味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制作了几个大虫子卡片,这些卡片上的数学算式都有错误。告诉学生们一棵大树爷爷生病了,你来帮助大树爷爷找害虫。学生们踊跃的行动起来。在一阵阵欢呼声中,练习做完了。爱护树木的德育也渗透了,一举两得。
1.2情景设计不够简易
情形设置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中,是一类极为关键的工序流程,唯独如此,才可以密切联系诸多生活现象和数学知识,令学生数学知识生活化应用技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锻炼。不过实际规划布置期间,因为教师对该类概念认知不够精准,经常引发情景设计工作过分关注问题。在此类背景下,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设计并讲解一些不是十分重要的情形,这类偏激行为无疑令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严重浪费,最终无法顺利达到预设的教学规范指标。如: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时,各别学生会说出它具有稳定性,这时教师可以随机应变,而不是一定要照教案来讲。
2 新课改方针执行过程中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维持数学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状况联系的紧密程度
在进行全新课程讲解前期,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尽快做好上节课的复习任务,争取做到温故而知新。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细致听讲并将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之后师生则联合生活实际进行探讨,令学生快速划分课程内容的主次结构,进一步减轻身心压力并大幅度提升学习实效。归结来讲,课前预习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规范体系中不可轻易省略的结构单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技能激活和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提前让学生进行统计。在第二天上课来谭,学生会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很进,而且也能切身体会,这样更能提高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使授课的效率提高许多。
2.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且有趣的实践活动
为了愈加清晰化地认证不同学生课前预习状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关键性知识点的同时,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较有难度的问题并顺势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特别是在新课改方针大力推广执行过程中,教师需要联合诸多生活实际现象设置多元化实践活动,令学生主动结合已学知识点和诸多实际状况,分析教师提出的生活化课题。如:在开展体积和容积课题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化辨别哪类容器可以装更多的水,可以在课堂之中放置装满水的杯子和塑料桶,之后透过亲手操作计算出要用多少杯水才能装满这个塑料桶。经过亲身操作和体验过后,小学生思维之中并快速浮现出关于容积和体积的概念,特别是在生活实例牵引作用下,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明显得到全方位激活,敢于踊跃回答教师设置的延伸性问题,其余学生在如此深刻互动的环境下亦可加速知识消化进程,最终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2.3透过阶段化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实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碍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不足,便更加有必要时刻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所以应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评优课、继续教育等活动。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技能过强,道德素质过关的好教师。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布置要点,便是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结合创新技术手段和生活化情境应用贯彻寓教于乐的目标,最终令学生在消除以往沉重学习压力的基础上,获取更为理想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积累愈加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保证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持续理想化既有教学方案,真正提升自身业务水准并为小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支持服务贡献。总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改革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使我们教师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宝秀。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xx,39(36):123-146.
[2] 东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考试周刊,20xx,33(30):79-84.
[3] 王历婧。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教师,20xx,12(03):110-136.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数学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很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具体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列举生活实例,会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的心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思考
(一)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将数学与实践相联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变得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一项活动。此时学生最易接受新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创设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思考
1、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数学。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假造情境。运用生活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纯洁性教育事业是德智体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备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3、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视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互相导入的关系,这样会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从生活的经验方面出发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拿出4个苹果给两个同学分,甲同学3个,乙同学1个。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明显一个多一个少。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两个苹果,学生就会觉得公平了,因为两个人一样多。在此时引入“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通过导入类似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数学在小学生们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例题讲解上的应用
在数学例题讲解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来说明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知”时,可以在班级分成小组举行购物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扮演文具店售货员,其他同学去购买文具,在买东西的乐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也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理念要求。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产生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训练了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绳活动,要进行分组,有20个女生,要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女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却错误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和一门学科,不能去联系生活,也缺乏数学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机会,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1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延伸,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应用得十分广泛。
一、转化思想架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转化思想架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如空间与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再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将要学习的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转化思想能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难为易。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让学生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认为不能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计算。但不久就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来计算出它的体积。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会想出多种计算方法。
又如:在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圆外接一个正方形,只知道这个外接正方形的面积为12cm2,让学生去计算这个圆的面积。这个问题难住了同学们,他们认为半径不能求出来,这个圆的面积也就不能计算出来,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将求半径问题转化为求半径的平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学生将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知道圆柱的体积与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圆柱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通过讨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圆柱的侧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前、后面,而近似的长方体的左、右面则是转化过程中增加的>文秘站:<面积,而且增加的面积为2rh。学生明白这个转化后,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多有关这类知识的疑难问题。
三、转化思想在数与代数中的应用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来自于生活,不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以用到转化,在数与代数中的很多知识也可以用到转化。如:
(1)“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在四则运算中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可以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转换。我们要合理地设计好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避免死搬硬套题型。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标准化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自觉的转化意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每个知识点衔接自然。总之,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获得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2
1.教师提升讲解能力,让课堂点拨更有效。
教师的讲解是合作学习的指南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答疑解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思维能力,对课堂要有深入而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讲解问题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接受。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问题的有效点拨,不能直接告知答案,也不能不讲方式的一味思考,教师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传授,对问题的讲解要提纲挈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点拨更有效。
2.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做无效合作。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创设,是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合理设置课堂的内容,既要保证课堂内容足以完成教学任务,也要兼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要将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适合探讨的内容设置为合作的问题,让学生的合作能够有效而且高效。
3.规范合作学习流程,让合作过程科学易操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必然有其内在的要求,要想合作学习更有效,就必须让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操作范式。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特点,设置具有操作性的学习流程,而且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灵活调整学习策略。针对合作的过程,教师要设置一些趣味性强、被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被学生理解的方式去组织,除了让学习流程适合学生而且规范性强之外,更要注重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4.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合作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方式,想要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除了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到最好之外,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发言的时机、探讨问题的形式等技巧,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对组员正确的意见要能够听取,对错误的意见要能够辨别并指出,经过组内成员思维的交锋和沟通,最终得出正确的、有创造性的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5.采用适合的评价方式科学评价,让评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引。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模仿学习能力强、相信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内容、获得感悟的作用。评价机制的形成,除了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之外,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共性和班级文化的特点,融合教材内容和课堂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计算等合理评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评价的正确性,有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6.合理控制合作学习时间,让既定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合作学习能够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但是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内容和课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在科学设计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合理的划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不影响课堂的容量和其他内容的时间划分,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护到最好。同时,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个过程的监控,提醒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合作学习上,制止思维抛锚现象,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更充分的利用起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7.合理选任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充分发挥组长带领学习的火车头作用。
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小组的创建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计算量大、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选派计算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组长要担负起带领探究问题、帮助组内后进生、激发组员参与热情等责任,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组长就能够带领一个小组成员快速进步。所以数学教师在组长的选派上要十分慎重。毫无疑问,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常规手段,它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更有效,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挖掘合作学习的精髓,将合作学习方式深刻理解和重新融合构建,让合作学习方式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有力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3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1、善于联系生活,培养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观察和操作的平台,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兴趣。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通过看、摸、听、说等多种形式经历思维的转变。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目的
数学是一门艺术,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使人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阔。学习数学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领会其中的内涵,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台前,教师转到幕后,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感受知识蕴涵的思想,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能动的、灵活的,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走得更远。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遇到难题或存在困惑时,教师要利用时机,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想方设法用不同的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丰富积累。小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善于想象和没有创造精神的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学好数学就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例如:组织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数学竞赛活动、数学游戏、推荐阅读好的数学书报等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渗透思想,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根本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学生思维贯穿于数学教与学的始终,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学生强烈的精神需求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
1.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发展学生思维。学生如果能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思维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要让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把实际生活和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生活又离不开数学。
2.学会探究,发展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工具,当学生兴趣高涨,产生强烈求知欲时,他们会积极主动探索。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应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和落脚点,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彻底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4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就要从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入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熟悉的情境中快乐学习,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在为学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设定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效发展。所以,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始终围绕这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发挥设定情境的促进作用,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师设定的`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气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我播放了北京申奥成功时的片段,并且出示了各个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教学情境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比如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问题情境、比赛情境、故事情境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形式,都要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设定具体的情境。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的教学情境,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通过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来感染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来。
二、深入研究教材,传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输入有效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有效的数学知识指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和了解的数学新知识和新材料,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否有效与数学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数学知识才能说是教学的成功。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知识不是智慧,学生会运用这些知识才是真正做到了智力的发展。第三,数学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愉悦感,才能真正驱动自己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探究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虽然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不够成熟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有限,所以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学习。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分歧或者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施以援手,加以指导和点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课程如何改革,这一目标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
一、教育者个人素养的熏陶
古人云“尊其师,信其道”,而我针对教学而言则认为学生“信其师,方可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才能相信他传达的道理。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做到率先垂范。一个治学严谨的教师传达的正能量是巨大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良好的师德。学生会耳濡目染学习仿效教师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做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探究环境。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学生会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并且逐渐喜欢教授的学科,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模式,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创设情境实现德育的良好契机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全身心,精力充沛地融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根据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九九乘法口诀学习时,教师可以介绍九九乘法的渊源,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发明过程,使他们明白科学是被人们逐渐认知的,只有尚未发现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三、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避免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要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动手进行实践。”教师适时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能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例如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实物数数的训练,而是拿了一把筷子,找一个力气大的男生进行示范。折断了一根、两根、三根,接着是一把。一把筷子无论他用多大的力量都折不断。我先让示范的同学谈感受,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活动的进行不在于学生是否会数数,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的荣誉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实践体验,相信会对学生有所触动,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
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德育的素材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德育。数学往往是数量和空间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等诸多要素融合的一门学科。在介绍概念、公式等内容时,可以利用数学小故事、生活中的小常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引领他们向数学知识王国的纵深方向研究。又如教材中涉及到祖冲之的“圆周率”,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的伟大贡献,利用他的事迹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五、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培养思维严谨、做事细心,对待科学踏实认真的态度。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规范课堂学习习惯和听课状态,规范数字的书写,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都是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德育渗透,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成就好的未来。
六、总结
总之,教育神圣就在于可以育人,教育的本身就是知识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只要教师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数学课堂也会传递德育的正能量。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将课堂变成学生接受德育的阵地,要注重细节,注重教学环节,深研课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谨记“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给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06-29
(必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28